人工智能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
近日,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发布重磅报告《2025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揭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演进。不久前,联合国安理会举行了主题为“人工智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高级别会议,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亟需迅速采取行动,为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制定出一套全面的国际规范。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快速增长,预计到2033年人工智能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8万亿美元。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给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站在技术前沿的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作为前沿技术的排头兵,发展日新月异。近期,斯坦福大学发布了《2025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介绍了全球AI领域的最新趋势,揭示了AI技术的爆炸式增长及其对社会多领域的深远影响。报告指出,在研发领域,工业界持续领跑AI模型开发。2024年近90%的知名AI模型源于企业,较2023年提升30%,而学术界连续三年贡献超半数高被引论文。中国以23.2%的AI论文产出和截至2023年69.7%的专利总量稳居数量第一,美国则在高影响力论文和知名模型上保持质量优势。
在技术进展方面,AI性能再攀高峰,从基准测试到视频生成全面突破。2023年,研究人员推出了MMMU、GPQA和SWE-bench等新基准来测试先进AI系统的极限。仅一年后,AI性能便大幅提升:AI在三项基准得分分别飙升18.8%、48.9%和67.3%。不仅如此,AI在生成高质量视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某些场景下AI智能体甚至超越人类表现。当前AI模型依然存在明显逻辑短板,推理能力仍是瓶颈。采用符号推理方法的AI系统,在复杂推理任务中表现欠佳,尤其不擅长算术推导和规划类强逻辑性任务。这一局限影响了其在医疗诊断等高风险场景的应用可靠性。
在投资方面,全球AI投资在2024年达2523亿美元。生成式AI势头尤猛,全球私募投资达339亿美元(同比增长18.7%)。与此同时,企业AI采用率从55%升至78%。更引人注目的是,将生成式AI应用于至少一项业务职能的企业数量激增,从2023年的33%跃升至去年的71%,增幅超一倍。
在推动科研及落地应用方面,2024年有两项诺贝尔奖授予AI相关研究,分别是深度学习理论基础(物理学)和蛋白质折叠预测(化学)研究,图灵奖则花落强化学习领域。同时,AI正快速从实验室走向现实。1995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第一款AI赋能的医疗器械。截至2024年8月,FDA已批准950款AI医疗设备——较2015年的6款和2023年的221款,增长迅猛。伦理争议同步升温,医疗AI伦理论文四年增长260%,凸显对算法偏见与患者数据安全的担忧。
与AI快速发展相伴相生的AI治理风险攀升。根据权威AI危害追踪数据库“AI事件库”统计,2024年全球AI相关危害事件激增至233起,创下历史新高,较2023年暴涨56.4%。其中既包括深度伪造私密图像案件,也涉及聊天机器人疑似导致青少年自杀等恶性事件。尽管该统计未能涵盖全部案例,但已清晰揭示AI技术滥用正在呈现惊人增长态势。虽然AI安全事件激增,但主流模型开发商仍缺乏标准化评估体系,企业普遍存在认知与行动脱节。
数字鸿沟亟待弥合
近日,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发布的《2025年技术与创新报告》指出,近几十年来的经验表明,为了避免在人工智能时代落后,发展中国家必须强化人工智能生态系统的三大关键杠杆:基础设施、数据和技能。对基础设施的要求不仅包括基本的电力供应和互联网接入,还涵盖计算能力和服务器性能,以便处理数据、运行算法和执行模型。数据是训练、验证和测试算法的主要输入内容,它使人工智能系统能够对输入进行分类、生成输出并做出预测。
高质量、多样化且无偏差的数据对于构建有效且值得信赖的人工智能系统至关重要。技能涵盖的范围很广,从基本的数据素养到开发算法的高级技术专长,从精通数据分析到整合领域知识以解决复杂问题。这三个关键杠杆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同效应可以加速人工智能的发展。根据技术的采用和发展能力,将各个国家分为四类,分别是领导者、开发者、迟滞者和创造者。这能确定一个国家当前所处的位置,展示其相对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其潜在的追赶轨迹。
为评估各国取得技术进展的潜力,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设计了前沿技术就绪指数。该指数综合了信息与通信技术(ICT)部署、技能、研发活动、工业能力以及融资渠道等方面的指标,为衡量一个国家对前沿技术的准备程度提供了全面的方法。在该指数排名中,欧洲和北美的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的排名普遍较低。新加坡表现突出,位居第五,且在所有维度上都表现良好。巴西、俄罗斯联邦、印度、中国和南非(金砖国家,BRICS)等经济体在排名中也有不错的位置。
人们通常认为,GDP较高的国家对前沿技术的准备会更充分。总体而言,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但一些国家,如巴西、中国、印度和菲律宾的表现远超其收入水平所预示的程度,这表明它们在抓住前沿技术带来的机遇、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方面具有强大的潜力。这些国家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它们开展了更多的研发活动,并且具备更强的产业能力,这使它们能够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并最终在某些前沿技术领域占据领先地位。这凸显了努力完善国家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为国家制定切实可行的AI政策是弥合数字鸿沟的另一个重要举措。到目前为止,大多数AI政策都出自发达国家。根据斯坦福大学《2024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截至2023年底,大约三分之二的发达国家制定了国家AI战略;在89项国家人工智能战略中,只有6项来自最不发达国家。最新发布的《2025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指出,美国各州2024年通过131项,涉及AI的法律(超2023年2倍),美国联邦机构颁布59项AI法规,涉及部门数量翻倍。在全球范围内,有75个国家立法机构提及AI,提及频次同比增长21.3%,较2016年增长九倍。继美英后,日、法、德等10国及欧盟宣布成立AI安全机构。同时,经合组织、欧盟等国际机构相继发布聚焦透明度、可信度的治理框架。主要经济体实施的AI政策可能会产生显著的溢出效应,从而影响其他国家的政策选择。因此,发展中国家需要迅速制定并实施符合本国发展目标和议程的AI战略,照搬他国的发展路径可能无法满足自身的需求和优先事项。(社会科学报社融媒体“思想工坊”出品 全文见社会科学报及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