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日本华人发话:“现在中国若再战日本,撑不了14年”其实不是中国“能撑多久”,而是:今天的日本,还有“撑”的资格吗? 先说说那些被吹得神乎其神的日本装备。网上总有人扒拉日本自卫队的清单:2艘出云级“准航母”、8艘宙斯盾驱逐舰、还有陆续到货的F-35隐身战机,纸面数据看着确实亮眼。但现代战争不是晒装备照片,得看这些家伙能不能真正听自己使唤,出了问题能不能自己修,打起来能不能持续供应。 就说那两艘出云级,去年刚完成航母化改造,能搭F-35B舰载机,日本媒体立马吹成“亚洲最强航母”。可较真看看,F-35B是美国洛克希德·马丁的产品,日本自己一架都造不出来。 截至2025年,日本总共才装备了4架F-35B,就算全部塞给出云级,一艘舰也就摆2架,这哪是航母,顶多算“舰载机运输舰”。更关键的是,F-35的维修保养全攥在美国手里,零件坏了得从美国本土调,软件升级要美军授权,真打起来美国要是断供,这些先进战机不出一个月就得趴窝。 驱逐舰也是一个道理。日本刚下水的新型宙斯盾舰号称“全球最大”,满载排水量超1.4万吨,装了128个垂直发射单元,看着唬人得很。 但核心的AN/SPY-7雷达是美国洛克希德·马丁的,垂直发射系统是美国雷神的,连里面填的“标准-3”拦截弹、“战斧”巡航导弹全是美国货。 这船说白了就是个“美国零件组装厂”,作战时得接入美军的协同交战系统才能用,要是美国不共享情报数据,这128个发射单元就是摆设。为了造这两艘船,日本花了137亿美元,其中一大半都流进了美国军工企业的口袋,等于自己掏钱给美国打工。 空中力量的“短板”更明显。日本航空自卫队有200架F-15J,看着数量不少,可这些飞机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古董,连精确对地打击能力都没有,跟韩国的F-15K比都差一截。 所谓的“国产战机”F-2,本质是美国F-16的改良版,性能顶多跟中国的歼-10C打个平手,数量却只有歼-10C的三分之一。 最指望的F-35就算全部到货也就147架,而中国的歼-20届时都快逼近1000架了,数量质量双双被碾压。 日本自己的发动机研发拉胯,吹了好几年的XF9-1发动机,至今还在地面试车阶段,连装机试飞都没影,只能跑去跟英国、意大利联合搞六代机,还想把这没成熟的技术卖给印度,可见自己都没底气。 比装备更致命的是体系瘫痪。现代战争拼的是情报、定位、后勤的全链条支撑,可日本在这些基础领域全是“美国依赖症”。 日本所谓的“自主定位系统”,其实是3颗“准天顶卫星”,本质是给美国GPS打辅助的,只能在日本上空增强信号,根本没法独立导航,一旦美军切断GPS服务,日本的导弹、战机就是睁眼瞎。 情报方面更夸张,日本自卫队的雷达数据得实时传给美军,连自己的舰队动向都得跟美国汇报,等于作战指挥权被人攥着。去年日本想在黄海搞联合军演,就因为美军没及时共享情报,舰队在海上绕了三天才找到演习区域,这要是真打起来,早被人端了老窝。 更别提持久战最需要的军工产能了。日本为了维持装备“先进性”,搞出个奇葩政策:武器服役十几年就退役,春潮级潜艇才用19年就拆,90式坦克明明还能打,因为10式服役就赶紧淘汰。 表面看装备更新快,实则是产能跟不上,没法大规模列装,只能靠“以旧换新”撑场面。现在日本的弹药储备只够支撑30天高强度作战,大口径炮弹还得从美国进口,要是真陷入持久战,别说14年,能不能撑14天都得打问号。 反观中国,从导弹到航母,从雷达到发动机,全产业链都能自己造,光是歼-16战机就有三四百架,还能年产几十艘军舰,这产能差距是天上地下。 说到底日本的军事力量就是个“被阉割的巨人”:美国给它装了好看的外壳,却拆了核心的“心脏”和“大脑”,让它看着威猛,实则动一下都得看美国脸色。 所谓的“准航母”“宙斯盾舰”,不过是美国在亚太的“移动岗哨”,真到关键时刻,美国首先保的是自己的全球利益,绝不会为了日本跟中国死磕。就像当年的“尼米兹”号航母,在南海摔了两架飞机就灰溜溜跑路,真要是日本出事,美国大概率也是“卖队友”。 那位华人说“中国撑不了14年”,本质是没看透现代战争的逻辑,还停留在“拼人命熬时间”的旧思维里。现在的战争是体系碾压,是产能吊打,是技术自主的对决。日本连自己的装备都修不利索,连导航都得靠别人,连弹药都供不上,哪来的“撑下去”的资格? 这些年中国从北斗组网到歼-20列装,从福建舰下水到高超音速导弹服役,早建成了独立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而日本被和平宪法捆着,被美国牵着,军事发展一直是“瘸腿走路”。 两者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对手,与其操心中国能撑多久,不如问问日本:真打起来,美国会给你多少支援?自己的零件能撑几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