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前陆军副总司令刘湘滨,在接受赵少康采访时说台湾是一个岛,制空权、制海权是关键,台湾没有这方面的优势,如果打地面战,战场在台湾,损失会非常大!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台湾这座岛,地理上看挺特殊,四面环海,很多人以为这样就安全了,其实恰恰相反,在现代社会,靠孤立和“天险”已经没什么用处,反而让岛上吃穿用度全都得靠外面,岛上人想过日子,能源、粮食、物资,几乎全靠海里的轮船和天上的飞机运进来,有人说只要守住港口就行,但现代战争可不是靠“堵口子”就能解决的,只要海上、空中通道被切断,整个台湾岛上想要的东西一夜之间就会短缺,生活一下子就得停摆。 说到底,台湾的补给线全靠外部,全岛九成以上的进出口都得靠船,油气基本全靠进口,只要外部运输受影响,燃油、食品、医药、日用品都会迅速紧张,别看平时商场里什么都有,真要是被封锁,超市货架很快就会空,医院设备也没法正常运转,百姓生活一下子就难以为继,这不是危言耸听,是地理现实摆在那里。 很多年前,岛内都把地势多山当成天然屏障,觉得山地能躲避打击,可事实是,现在的科技让山里头也不安全,无人机、卫星、雷达,早就能把深山老林里每个角落看得清清楚楚,东西最窄的地方不过几十公里,路也不多,真遇到危险,军队调动空间有限,藏再深也难逃精准打击,现代高科技面前,传统的“藏山里”早已失去作用。 再看台湾自己的军力,空军和海军的短板十分明显,飞机刚离地没多高,外面的雷达和导弹就能盯上,预警机这些“宝贝”,买回来还没用几次就可能被锁定,海军舰艇数量也不多,现代化水平有限,要守住整个岛的海岸线,根本不现实,制空权、制海权一旦丢了,台湾岛上的调度和防守都成了“纸上谈兵”,而且这些军备大多靠外购,零件、弹药还得仰仗外部供应,真要是遇到冲突,后续补给难以保障,战斗力很难持续。 经常有人认为买了国外的先进武器就能高枕无忧,其实真遇到大事时,外援能起到多大作用没人敢打包票,外部支持往往只是表面上的承诺,关键时候还是要靠自己,把希望寄托在花钱买来的装备上,最后可能既花了钱又换不来安全感,许多装备买来以后,维护保养、升级换代也都受外部掣肘,遇到紧急情况能不能顶得上,心里都没底。 岛上还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部分政客热衷于营造“安全感”,动辄宣传什么“自保有力”,实际上回避了最根本的差距,年轻一代很多并不了解现实,还以为只要喊喊口号、买点装备就能高枕无忧,其实,现代战争讲究的是科技和整体实力,兵力、地形不再是决定性因素,信息茧房里待久了,反而更容易酿成误判。 如果岛内真遇到大规模冲突,民生危机绝对是绕不开的大麻烦,断电、缺粮、交通瘫痪、医院断药,生活的每个环节都会被波及,台湾人口高度集中,尤其西部平原地带,基础设施、居民区、经济命脉都挤在一块,真要是打起来,战场和家园根本分不开,农田被毁,生产停摆,工厂受损,失业率飙升,经济下滑,百姓生活质量直线下降,岛上的半导体工厂等高端产业一旦受损,不只是台湾,全球的供应链也会大乱,恢复起来并不是几年就能解决的。 地面战更是“高风险赌局”,没有空中掩护,地面部队难以行动,防守也成了被动挨打,台湾地形决定了逃无可逃,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会很大,家园变成战场,普通人受影响最大,资产房产多年的积蓄说没就没,生活秩序难以维持,社会信心也会受到极大打击。 这些年,岛内对“天险”的幻想和对外部装备的依赖,其实都是对现代战争的误判,岛上许多现实问题并不是靠买几样新武器、喊几句口号就能解决的,民众真正关心的是能不能安稳过日子,有没有饭吃,有没有电用,只要和平稳定,哪怕日子普通些,大多数人也愿意接受,反之,一旦生活基本保障都成问题,什么“战略优势”都无从谈起。 真正的安全感,靠的其实是和平发展和良性交流,外部的“保障”再多,终究比不上自己把路走对,岛民要想过得安稳,关键还是要认清地理现实,明白现代战争的本质,别把希望寄托在虚幻的安全感上,物资保障、基础设施、社会稳定,这些才是关乎生活质量的根本,只要这几样牢牢抓住,岛上老百姓的日子才会有盼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