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能是世界上最后一个完成全谱系工业化的大国。发展经济学里有个重要的研究,是钱

姬永思锋 2025-11-16 20:11:46

中国可能是世界上最后一个完成全谱系工业化的大国。发展经济学里有个重要的研究,是钱纳里(Hollis B. Chenery)在《Patterns of Development 1950–1970》里提出的“结构变迁理论”。他用几十个国家的数据,总结出一条共同轨迹:一个国家从农业主导,转向轻工业,再到重工业,然后走向技术密集型制造和现代服务业。后来为了比较方便,学界把这种结构变化进一步归纳成常见的“六段式演进”:初级产品 → 劳动密集型 → 资本密集型 → 技术密集型 → 服务业主导 → 知识密集型。可以把它理解为工业化的楼梯。问题是,中国不是逐级往上走,而是几乎把这六个阶段同步推进,并最终全部占满了。中国同时做煤矿和光伏,同时做服装代工和高铁机车,同时做低端制造和智能工厂。这在世界历史上几乎没有第二个案例。当一个体量巨大的国家,把从最底层到最顶层的产业链全部占满以后,后来者就已经没有可站的位置了。你会看到非洲这些年努力发展纺织业、轻工业,但它们面对的不是70年代的日本,也不是90年代的韩国,而是一个在所有赛道上,规模最大、成本最低、自动化最高的中国。当它们刚准备建纺织厂时,中国的自动裁剪机已经到了第三代。当它们以为靠低工资可以起跑时,机器已经把“低工资”这个变量从方程式里彻底删除。结果就是中国淘汰下来的行业,它们接不住;中国仍然在做的行业,它们更接不了。原本发展经济学里有个“雁行模式”(Flying Geese Model):日本飞在前,韩国跟着飞,然后是中国,再后面是东南亚、南亚、非洲——产业一层层转移出去,每个国家都能接住上一个国家空出来的那部分。但中国出现以后,这只“大雁”不再往前飞,而是同时站在所有位置。下面的国家想接,都无处可接。不是中国故意封锁,而是系统性结果:

0 阅读:0
姬永思锋

姬永思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