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惹怒中俄韩后,高市早苗想见金正恩,朝方:千年宿敌日寇! 高市最近的外交操作可谓相当"忙碌",在东边,她就钓鱼岛问题发表强硬言论,惹怒中国,在西边,她重提独岛(日称竹岛)主权争议,引发韩国强烈抗议,在北边,她对南千岛群岛(日称北方四岛)的主张,也被俄罗斯断然回绝。 这一连串动作看似杂乱,实则暗藏玄机,熟悉日本政治的人都知道,高市一直是右翼阵营的代表人物,东京大学教授佐藤学分析认为:"这些表态看似对外,实则对内,主要目的是巩固她在国内保守派选民中的地位。" 高市对朝鲜的突然示好,表面看是政策转向,实则是一场政治豪赌,朝日关系向来是东北亚最棘手的外交难题之一,两国之间横亘着历史问题、绑架人质问题,还有现实的核威胁。 朝鲜的激烈反应完全在意料之中,回顾历史,类似的"破冰"尝试并不少见,但大多以失败告终,2002年小泉首相访朝确实带来短暂缓和,但后续发展证明,缺乏互信的外交突破难以持久。 "高市的提议看似突然,实则有迹可循,"日本问题专家张望指出,"日本保守派一直倾向于通过高层直接对话解决朝日问题。 但问题是,没有前期铺垫的突然示好,往往会被朝方视为外交策略而非真心实意。" 从日本国内政治来看,高市的举动别有深意,作为自民党内的右翼代表人物,她需要不断制造话题来维持影响力。 特别是在岸田首相支持率持续走低的背景下,通过外交强硬姿态来争取保守派支持,成为她的重要策略。 不过,这种四处树敌的做法风险不小,明治大学的伊藤刚教授提醒:"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同时挑战多个邻国,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可能让日本陷入更孤立的外交处境。" 高市的外交冒险,恰逢东北亚格局深刻调整的关键时期,中美博弈持续,俄乌冲突未解,朝鲜半岛局势暗流涌动,这些都给地区局势增添了新的变数。 在此背景下,日本右翼似乎正在尝试一种新路径,通过展示强硬来争取主动,但首尔大学金圣翰教授对此持怀疑态度:在东北亚这么复杂的局面下,强硬路线很难奏效,搞不好还会引发连锁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朝方这次回应强硬,但这可能恰恰是朝日互动的独特方式,历史上,两国就曾多次上演"骂战-接触-再骂战"的循环,这次交锋会不会成为新一轮接触的开始,值得我们继续观察。 高市早苗的这波操作,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日本政治精英在面对国际格局变化时的迷茫,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这种"先挑衅后示好"的外交套路,本质上缺乏战略耐心,真正的外交突破需要踏踏实实的前期工作、可靠的沟通渠道和实实在在的利益交换,不是靠政治人物的个人秀就能实现的。 东北亚的问题盘根错节,历史恩怨和现实利益纠缠在一起,高市这种同时得罪多个邻国后再转向朝鲜的做法,看似出其不意,实则暴露了日本外交缺乏连贯战略的困境。 最重要的是,把外交当成国内政治的工具相当危险,当外交决策被个人或党派的短期利益左右时,最终受损的将是整个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东北亚的真正出路在于建立基于相互尊重的新型区域合作框架,各国需要放下历史包袱,着眼共同发展,通过多边合作来解决分歧。 日本作为地区重要成员,应该为促进区域合作贡献力量,而不是沉迷于高风险的外交赌博。 高市的案例告诉我们:在当今世界,任何忽视共同利益、只顾单边优势的外交策略都走不远,唯有坚持共同安全、合作共赢的理念,东北亚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