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人大会议期间,李四光在北京厅遇到毛主席,他慌忙开口向主席表示对不起,并且说自己走错门了…… 会场灯暖、人声杂,他推门见到毛主席,立刻致歉,说走错门。 小事,却把分寸交代清楚。 1889年10月26日,湖北黄冈下张家湾,城北约二十五公里,他出生。原名李仲揆,报名时把“十四”错写进姓名栏,十字改成李,又添一“光”。 幼年在父亲李卓侯私塾读书,十四岁赴武昌考高等小学堂。 甲午的伤口让一代人心里发紧。十五岁东渡日本学造船,结识孙中山、宋教仁,十六岁加入同盟会。孙中山题字“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1910年回国,发现连像样铁矿都难找;没铁就没钢,没钢难有兵舰。遂赴英国,先学采矿,再改地质,认为采矿是手、地质是眼。在伯明翰大学获硕士学位,“构造”这根弦越拉越紧。 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二十三岁任湖北实业司司长。 不久风向突变,袁世凯夺果,新官僚与帝国主义勾连,他辞职赴欧深造。1921年应蔡元培之邀,回北京大学地质系任教。“真理,哪怕只见到一线,也不能让它的光辉变得暗淡。” 1948年赴伦敦参加第十八届国际地质大会。1949年年初,郭沫若奉周恩来之意致信相邀。回国受阻,他绕道意大利,随身带着一台伽马仪,六个多月跋涉,1950年4月6日抵达北京。 此后历任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科联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 1950年,全国地质工作者不足三百且分散。 为重组,他逐一写信征求意见,两个月收回大批回函,提出“一个会、两个所、一个局”: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财政经济委员会地质勘探局。经政务院批准实施。1952年,他任地质部第一任部长。 1952年创办东北地质专科学校,继而设北京地质学院、成都地质学院。 第一个五年计划收尾,队伍由不到三百人增至二十多万人,对七十一种矿产开展勘探,六十四种落实储量。 东北的脉络更清楚,1951年8月,长春地质专科学校、山东大学地质矿产学系、东北工学院地质学与物理学两系合并为东北地质学院,他任首任院长。吉林大学前卫校区与朝阳校区立有雕塑,逢节庆纪念日,师生自发致敬。 2009年,吉林大学设立“李四光地球物理实验班”,基础理论与人文并举,强调实践与创新,九年培养两百余名学生,很抢手。 石油是要命的环节。二十世纪初流行“中国贫油论”,1922年美国学者在《中国和西伯利亚的石油资源》中以“缺少中新生代海相沉积”为据,断言中国难出大油田。他不服。 1928年《燃料的问题》提出中国找油有望;1939年在英国出版《中国地质学》,阐明“新华夏系”内陆沉降带,指出北部平原下部如钻探到足够深度并辅以地震勘探,应能发现“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沉积物”。 他提出“扭动构造体系控油”,配套“战略、战役、战术”七步找油,抓住生油与储油两头。1953年年底,中央请他谈石油前景,他给出稳健而乐观的判断。 1959年9月,松辽平原两天两口井先后喷油,大庆油田露头;胜利、大港、江汉相继发现与开发。 国防那条线更静也更深,1949年归途中,他把伽马仪带回。 1955年1月15日,中央书记处召开扩大会议,研究原子能事业。他按地质力学的指针,强调“找富集带、便于开采”。随后,211特大型铀矿床被标定。“二五”计划末期,一系列铀矿床形成产能,铀产量可保障核工业需要,为“两弹”研制提供支撑。 他的自我位置放得很低,1958年,六十九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写下心声:“我入党了,这是我一生中最愉快不过的事情!我活了70岁,到现在,才找到了归宿。”又说像“刚刚出生的婴儿”。 常讲一句朴素的话:“我是炎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学到的知识全部奉献给祖国。” 1971年4月29日,他离开。 工作人员想留几样遗物,翻箱倒柜,能留下的不多。 2009年,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李四光星”。 钱学森称其“在当代中国科技界、知识界是一面旗帜”,经历曲折,贡献厚重。地质学家叶连俊说,他是中国地质事业、也可以说是地球科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其贡献、治学精神与高风亮节,足作后学师表。他早年写诗悼学生:“崎岖五岭路,嗟君从我游。 峰峦隐复见,环绕湘水头。风云忽变色,瘴疠蒙金瓯。山兮复何在,石迹耿千秋。” 把北京厅那一幕再摆回眼前,分寸有尺。 门口让出来,国事摆正中;身段放低,学问举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