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息 泰国正式宣布了 2025年11月13日,泰国商务部国内贸易厅厅长维塔亚

红楼背疏影 2025-11-13 18:12:12

新消息 泰国正式宣布了 2025年11月13日,泰国商务部国内贸易厅厅长维塔亚功·马尼内特12日向媒体表示,《大米贸易费用部级条例(第2号)》自11月7日起正式实施。(中国新闻网) 根据泰国商务部官方通报,此次调整并非一刀切:农民团体和合作社直接免除出口许可证费,注册资本1000万泰铢内的中小出口商,费用从5万泰铢降至1万泰铢;注册资本1000万至2000万泰铢的企业,费用从5万泰铢降至3万泰铢。 换算为人民币,中小商家可节省近8000元,对薄利的大米贸易而言,显著提升了核心竞争力。 若认为这仅是出口费调整,无需上升至地缘博弈层面,这种观点在其他国家或许成立,但对泰国而言并不适用。东南亚的"米袋子"始终具备战略价值,1973年柬埔寨大米空运事件便是典型例证。 当时朗诺政权与红色高棉交战,首都金边被围困,粮食供应濒临中断。美国空军374战术空运联队的C-130运输机从泰国起飞,10天内运送大米847吨,圣诞节前累计投送3000吨,最终凭借粮食补给稳住防线。 值得关注的是,当时美军C-130运输机在运送大米的同时,同步输送军火,柬埔寨边防部队的补给完全依赖这条"空中粮道"。 回归此次新规,扶持中小主体的导向尤为关键,此前泰国大米出口被几大财团垄断,价格与渠道把控在少数主体手中,国际市场常出现人为导致的"有价无货"现象。 2023年印度暂停大米出口后,泰国几大出口商联合抬价,越南趁机抢占20%的中国市场份额。此次政策推动中小商家及农民成为出口主力,分散集中的出口权,形成多元化出口格局,提升了供应链抗风险能力。 泰国农民占总人口的30%,其收入稳定直接关系社会稳定,而泰国的稳定对区域合作至关重要,中泰铁路施工进度与中老泰三国联合军演频率,均印证民生稳定是区域合作的根基。 从国际影响来看,该政策与当前全球粮食格局高度契合,2025年全球粮食市场呈现特殊态势:印度持续限制大米出口,越南因干旱减产30%,巴基斯坦受洪灾影响损失半数稻田。 作为全球第二大大米出口国,泰国此时释放"降低出口门槛"的信号,不仅有效平抑全球粮价预期,更能吸引大量中小买家,强化自身市场地位。 这些中小买家具备重要战略价值,在东南亚地缘互动中发挥关键作用。以老挝、柬埔寨边境省份为例,粮食采购权集中于地方合作社,此前泰国大米因出口成本较高,竞争力不及越南低价米。 如今泰国农民合作社可零成本出口,直接与地方合作社对接,既能抢占市场份额,又能通过粮食贸易打通边境物流通道,而物流通道对区域联动及物资投送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2024年缅北冲突期间,佤邦联合军正是依靠控制泰国大米进口渠道,才得以支撑半年封锁期。泰国此次放开中小主体出口,打通粮食贸易毛细血管,使"泰国大米"深度渗透东南亚市场,这种影响力具有不可替代性。 特朗普政府推行农业补贴政策,以数十亿美元扶持大农场主,导致美国大豆、玉米依赖低价倾销占据市场,一旦遭遇其他国家反制,大农场主便面临经营压力。 泰国采取反向策略,不直接补贴大企业,而是通过降低中小主体出口门槛释放市场活力,既规避WTO追责风险,又使收益直接惠及基层,这种"藏利于民"的模式,比美国"大资本主导"模式更具可持续性。 针对中小商家增多可能引发的价格混乱问题,泰国商务部已制定监管措施。新规明确要求出口主体实时上报数据,由国内贸易厅统一监控,一旦出现恶意压价或抬价行为,将直接取消出口资格。 这种"放而不松"的监管模式,借鉴了中国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管理经验,在激活个体活力的同时守住市场秩序底线,体现了政策设计的周全性。 此前妙瓦底电诈园区整治过程中,发现部分不法分子以大米出口为掩护进行跨境洗钱。中小主体直接参与出口缩短了交易链路,提升数据透明度,有效遏制此类洗钱行为。 二战时期通过"大米外交"在日本与盟军之间维持平衡;冷战时期借助粮食出口,在中美之间实现战略周旋,换取军事装备与经济援助。 此次新规本质上是"以粮为媒"战略传统的延续,区别在于将主导力量从政府转向中小商家及农民,提升了政策的基层渗透力与抗干扰能力。 对普通民众而言,该政策同样存在关联价值,中国作为泰国大米第一大进口国,中小商家直接出口有助于提升泰国香米的新鲜度,同时可能降低终端售价。 更重要的是,泰国大米出口渠道多元化,能缓解国际粮价波动对中国市场的影响。在特朗普政府推行农业单边主义的背景下,稳定的泰国大米供应,可为中国粮食安全增添一层保障。 泰国此次大米新规表面为经济政策,核心是战略布局。通过扶持中小主体激活出口活力,以分散化策略强化粮食安全防线,借助贸易渠道扩大区域影响力,同时遏制跨境洗钱行为。 MCN双量进阶计划 信息来源:泰国新政助大米出口 中国新闻网2025-11-13 00:17

0 阅读:61
红楼背疏影

红楼背疏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