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号,今天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再次发文。 和前两天相比,这一次更是直接追到了

芸霄记史 2025-11-13 18:01:51

11月13号,今天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再次发文。 和前两天相比,这一次更是直接追到了高市早苗“存立危机事态”的根源上去,那就是近代日本对外扩张的三线理论,就是主权线、利益线和生命线。     要弄清这个理论的来龙去脉,就必须回到上个世纪的日本。当时的首相山县有朋,在1890年首次抛出了“主权线”和“利益线”的概念。   他认为,光守着日本本土并不保险,必须在国境之外,划出一片直接关系到国家利益的区域加以掌控,在他的规划里,这条“利益线”就是朝鲜半岛。   而这个想法并不是停留在纸面,看似普通的一条线,实际已经为日本吞并朝鲜铺好了路,到20世纪初,朝鲜半岛正式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这套思路被视为一次成功的外扩范例。     这种模式很快被日本军政高层看作可行的路线。随着野心膨胀,他们又提出了更激进的“生命线”理论,松冈洋右、田中义一、石原莞尔等人把日本的生存同外部的资源控制挂钩,他们宣称,如果不能牢牢掌握这条生命线,日本就会失去发展能力。   陆上的生命线瞄准的是中国东北、蒙古以及后来的华北、华中,最终想控制整个中国,海上的生命线则指向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那里蕴藏着石油、橡胶等关键战略物资。   依照这个理论,日本一步步走向全面侵略,满洲事变、华北事变、太平洋战争,都是在这套逻辑驱动下发生的。     时间过去近百年,这种侵略性思维并没有消失,高市早苗提出的“存立危机事态”概念,把台海局势直接纳入日本的所谓生存范围。   这和当年的“生命线”逻辑如出一辙——都在把本国安全边界无限外推,把别人的事务定义成自身危机,从而为干涉找借口,表面上是安全防范,实质上是旧理论在新时代的翻版。     正因如此,中国驻日本大使馆这次发文,不仅是回应高市言论,更是揭穿这背后延续至今的扩张观念。大使馆指出,这不是一个静止的说法,而是会不断扩展的思路,如果在一开始不反制,它的范围就会越拉越宽,今天是台海,明天就可能指向其他地方。     要明白这种危险性,就得看到,日本战后并未彻底清算军国主义,一些二战战犯的后代至今活跃在政坛,推动着带有侵略色彩的政策,而战争时期的那套理论在国内从未被彻底否定。   它们像隐性的毒根,只要遇到合适的条件就会重新冒头,这也是为什么“存立危机事态”这种说法能被拿出来摆到台面上,因为这种思想的人从来就没有消失。      这种危险思想从来不缺机会寻找突破口,它会用各种方式包装自己,从“生命线”到“存立危机事态”,逻辑是一脉相承的。如果不想让上世纪的悲剧重演,就要像这次使馆发文这样,把它的根源直接指出来,让公众看清它的本质。

0 阅读:485

猜你喜欢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