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 年,65 岁的火箭专家杨南生娶了 29 岁的张严平。张严平的父母不同意,不料,当她父母知道杨南生的身份后,惊呆了。 1985年,张严平去西安采访杨南生,当时他是全国人大代表。她准备充分,带了速记本和问题清单。采访从火箭技术聊起,杨南生讲得细致,她记笔记记到手酸。没想到,话题一转,两人聊起古典音乐和文学,杨南生爱贝多芬交响曲和鲁迅杂文,她也对得上号。半个小时的采访拖到两小时,结束后,杨南生送她两本书作为小礼。回北京后,她给杨南生写信感谢,顺便问了些科研心得。他回信字迹工整,分享实验心得,还引用泰戈尔诗。信来信往,几个月下来,两人从工作聊到人生,杨南生的真诚让她着迷。 感情发展自然,但张严平回家告诉父母时,炸了锅。父母军人出身,觉得女儿太年轻,杨南生年纪大得能当爷爷,坚决反对。母亲说她前途无量,别耽误了;父亲更直接,威胁断绝关系。张严平夹在中间,压力山大。但她没退缩,杨南生知道后,亲自买票去山东。他没提感情,直奔工作,带了资料照片,讲中国航天从零起步的过程。父母听完,渐渐软化。原来,杨南生不是普通老头,他是固体火箭发动机奠基人,功勋卓著。第二天,父母默认了,母亲开始张罗嫁妆,父亲叹气说随她去吧。 1986年6月,两人低调结婚,在杨南生陕西老家办的。婚礼简单,没大操大办,就亲友小聚。婚后,张严平调到北京,但杨南生的组织关系卡在陕西,调动费劲。他在北京生活不顺,户口迁了,单位关系没跟上,买菜办证都麻烦。张严平一边工作,一边操持家务,学着做饭,虽然头几次手忙脚乱,但渐渐上手。杨南生继续科研,她采访航天时,总找他讨教,稿子质量上台阶。 婚姻27年,杨南生科研没停。1990年代,他参与巨浪一号导弹发动机优化,帮团队解决推进剂问题。2000年后,他写书讲航天史,指导年轻人。张严平事业也顺,2006年长江韬奋奖到手,表彰她新闻贡献。她采访过不少航天故事,但最骄傲的是自家那位。杨南生身体渐衰,2013年3月5日,在北京家中去世,享年91岁。按遗愿,没办追悼,就简单火化。张严平守着骨灰盒,整理遗物,心头空落落的。 杨南生走后,张严平走访他生前单位,老同事讲起往事,她才知他低调到什么地步。航天从探空火箭到运载火箭,他一步步推着走,却从不邀功。2013到2021年,她写日记,记下两人点滴,足足70多本。2021年,这些汇成《君生我未生》,书里不光是爱情,还有杨南生航天生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