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为什么那么有钱?你以为是工业革命?别逗了。就连保加利亚那种犄角旮旯的国家,人

虎虎聊娱乐 2025-11-13 17:07:04

欧洲为什么那么有钱?你以为是工业革命?别逗了。就连保加利亚那种犄角旮旯的国家,人均都一万六美刀了。他们烧锅炉的第一块煤,都是抢来的。 欧洲的银行金库闪着金光,街头咖啡香飘四溢,可那些财富的源头,真如传说中那般光鲜?从西班牙船队满载美洲黄金,到英国公司囤粮眼看印度饥民倒下,这条链子直连今天保加利亚的工厂锅炉。工业革命的烟雾散去后,隐藏的账本会露出什么? 蒸汽机一转,工厂一开,世界就变了样。可细想,这话听着就别扭。工业革命是18世纪末的事儿,可欧洲的底子,早在那之前就攒起来了。那些锅炉烧的第一块煤,哪是自家挖的?多半是从海外殖民地抢来的资源堆出来的。拿保加利亚来说,这国家夹在巴尔干半岛一角,山多地少,工业起步晚,可2025年人均GDP已近1.6万美元。   它加入欧盟后,靠着一体化红利,出口电子产品和农产品,日子过得还行。但这红利,从哪儿来?欧盟的供应链,本质上继承了殖民时代的全球分工。保加利亚的工厂锅炉点煤时,那煤的影子,能追溯到几百年前欧洲列强从非洲和亚洲抽走的原料。不是勤劳致富那么简单,而是靠着不平等的旧账本,坐吃山空到现在。 欧洲财富的根子,得从15世纪末说起。那时候,西班牙人乘船跨洋,盯上了美洲的矿藏。16世纪,他们从新大陆运回大量黄金和白银。 这些贵金属直接刺激了欧洲的贸易和金融。瑞士的银行家们开始盘算利息,卢森堡的小国也慢慢成了资金池子。   想想看,西班牙的船队从美洲港口启航,箱子里的金条支撑了本土的商业扩张。没有这些外部输入,工业革命的机器哪那么容易转起来?英国人也学着干,从非洲贩卖奴隶赚黑钱。 奴隶贸易的利润,流进了东印度公司的腰包,又养肥了曼彻斯特的纺织厂。欧洲人悠闲的下午茶,底下垫着的,就是别人家的苦难。 再看印度,那真是英国殖民的经典案例。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控制了孟加拉地区。他们不光抢地,还毁了本土纺织业。印度农民被迫把粮田改种棉花,低价卖给英国,几毛钱一斤的收购价,织成布再高价卖回印度。   1800年,印度对英棉布出口还有140万英镑,到1809年就剩33万英镑。本土手工业直接崩盘。1770年孟加拉大旱,东印度公司不但不救灾,还囤粮涨价,结果饿死1000万人。 这笔账算下来,英国的蒸汽机和纺织机,全靠这些棉花和廉价劳动力转动。欧洲人吹嘘工业革命多牛,可锅炉里的煤和铁,原料链条从印度拉到英国,中间全是血汗钱。 而非洲的遭遇更让人气不过。1884年柏林会议上,欧洲列强用尺子在地图上划拉,瓜分了非洲大陆,不管当地部落的死活。 比利时国王把刚果当成私人领地,抢橡胶时谁反抗就砍手。1885到1908年,刚果自由邦时期,死了1000多万人。   那些橡胶成了欧洲汽车的轮胎,矿产被挖空运走。现在非洲有全球30%的矿产、90%的铬和铂,可33个最穷国家,人均收入只有欧洲的8%。 欧洲博物馆里的宝贝,也多是赃物。大英博物馆藏了圆明园的青铜兽首、埃及木乃伊,全是炮舰下抢来的。现在靠门票赚钱,还美其名曰保护文化。瑞士银行的钱,卢森堡的6.5万亿欧元资产,起点就是这些掠夺的积累。 工业革命的烟囱冒黑烟时,欧洲人没闲着,继续对外扩张。19世纪末,他们封杀印度纺织,逼农民种棉;20世纪初,刚果的橡胶源源不断。欧洲的金融中心,就这么从奴隶贸易和原料垄断中长出来。保加利亚这样的小国,现在人均1.6万美元,看似不起眼,可它接入欧盟市场,卖出的产品多半加工海外原料。   锅炉烧的煤,隐隐带着殖民的灰烬。欧洲人每周工作35小时,高养老金养着,可这福利,靠美国扛北约七成军费、中国做低端代工才撑住。俄罗斯低价天然气一断,德国工厂就得歇菜。 如今,旧账本的页脚开始泛黄。2022年北溪管道爆炸后,欧洲天然气价涨了五倍,工业用电比中美贵三成,三成德国工厂减产。 意大利人冬天省着开暖气。中国也不再只当世界工厂,比亚迪电动车在欧洲卖疯了,2025年上半年注册量超特斯拉。 欧盟的碳边境调节机制,从2023年起对非洲钢铁铝制品收高税,非洲对欧铝出口降13.9%,钢铁降8.2%。 表面环保,实际抢利润。知识产权上更绝,欧洲攥着芯片发动机专利,后发国家交高费才能组装。 从中国视角看,这事儿关乎正义。殖民主义是人类耻辱,掠夺积累的泡沫,总有破一天。发展中国家靠自力更生和互利共赢,日子会越过越红火。欧洲的教训告诉我们,财富要靠公平创造,不能再踩别人肩膀上爬。 MCN双量进阶计划

0 阅读:64

猜你喜欢

虎虎聊娱乐

虎虎聊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