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执意要发展高铁,而不是廉价航空?因为中国在做一个赌注,赌得就是你用电,以后不要钱!并且看现在的趋势,我们已经赌赢了。 要知道,廉价航空看着便宜,其实命门捏在别人手里——它烧的是航空燃油,油价是国际市场说了算,今天30美元一桶,明天可能飙到120美元,咱们根本管不了。 2024年油价一涨,国内航空公司的燃油成本立马涨了三成,所谓的“廉价机票”要么偷偷涨价,要么收一堆行李费、选座费,算下来比高铁二等座还贵。更头疼的是,燃油得靠进口,万一哪天被人卡脖子,飞机都飞不起来,这哪能算靠谱的交通方式? 高铁就不一样了,它烧的是电,这电咱们自己能造,还能越造越便宜。当初下决心修高铁时,咱们就看准了:未来的电力肯定不是靠烧煤,而是靠太阳能、风能、水能这些干净又便宜的能源。 但那会儿好多人不理解,觉得修高铁比建机场贵多了,京沪高铁1300多公里就花了2200亿,值吗?其实这钱花得是“长远账”——高铁一旦建起来,运营的核心成本就是电费,只要电费能降下来,长期来看比航空划算多了。 关键是咱们有本事把电费降下来。西部的四川,水电装机总量比整个欧洲都大,以前这些电发出来送不到东部,白白浪费在山里。后来特高压技术搞成了,就像修了条“电力高速公路”,2000公里外送电损耗才5%,内蒙古的风电、沙漠里的光伏电,直接就能送到东部给高铁用。 现在你猜电费多便宜?2025年的数据显示,光伏发电一度才0.136元,风电一毛八,水电更便宜,几分钱一度就够了。复兴号高铁一小时看着耗电7000度挺吓人,但折算到每公里成本才几块钱,比飞机每100公里烧300升燃油的成本低多了。 再说说“赌赢了”的实实在在的变化。过去十年,高铁每公里运营成本降了40%,但票价基本没涨,这就是电力便宜带来的好处。反观航空,就算油价偶尔跌了,机票也鲜少真正降价,毕竟航司得把之前的亏损补回来。 而且高铁的优势不止是便宜,更靠谱。飞机受天气影响大,大雾、暴雨说停就停,高铁除了极端天气基本都能准点走。咱们普通人出门,谁不图个踏实? 更妙的是,高铁还成了“电力消费的大功臣”。西部的清洁能源发出来得有人用啊,高铁就是个巨型“用电大户”,把西部的便宜电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出行便利。 湖北神农架通高铁后,每天两千多游客坐高铁去避暑,游客住酒店、买特产又带动当地用电,形成了“西部发电—东部用电—经济循环”的好路子。现在高铁更厉害,还能当“移动储能站”,用电低谷时存电,高峰时再送回电网,帮着稳定电价。 看看国际上的对比就更清楚了。欧洲现在还在为电价暴涨发愁,咱们居民用电十年没涨,高铁乘客早早就享受到了廉价电力的红利。2022年长江流域干旱,水电不够用,甘肃的沙漠光伏电通过特高压送到山东,高铁照样准点跑,这就是提前布局的底气。要是当初选了廉价航空,现在怕是得跟着国际油价心惊肉跳,哪有这份安稳? 其实“用电不要钱”不是真的一分钱不花,而是说电力成本能降到极低,还完全由咱们自己掌控,不受外人拿捏。现在光伏、风电的成本还在降,预计到2030年陆上风电成本还要降16%,储能成本也会越来越低。高铁的运营成本只会跟着更便宜,而航空燃油的不确定性永远存在。 这么一想就明白,发展高铁哪里是简单的修铁路,分明是下了一步能源和交通的大棋。咱们赌的不是运气,是对清洁能源技术突破的信心,对自己工业能力的底气。现在看来,这步棋走对了——高铁不光让大家出门更方便便宜,更让中国在能源转型里占了先机,这才是真正的“赌赢了”。以后啊,随着电力成本越来越低,高铁的好处还得越来越多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