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实话,有时真感觉中国军工挺不讲武德的,美国人研究几十年,才发明出全球独一份的“鱼鹰”,结果咱们呢,“哦,看到了,学会了,还顺便帮你解决了几个毛病”。 为啥美国研究“鱼鹰”要花几十年?因为“鱼鹰”这东西太特殊,既要像直升机那样能在小场地垂直起降,又要像固定翼飞机那样飞得又快又远,相当于让短跑运动员同时练举重,浑身的“骨头关节”都得特殊设计。 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琢磨,那会儿连计算机模拟都没现在这么精准,好多问题只能靠一次次试飞试错。它最头疼的是翅膀尖的发动机短舱,得整个转90度切换飞行模式,一转就会搅出乱气流,飞机容易晃得像喝醉了酒,光是解决这个气流问题就耗了十几年。 更要命的是,万一一边发动机坏了,另一边没动力,飞机直接就会摔下来,这毛病直到现在都没彻底根治,前几年还在日本摔过两次。加上美国军工企业之间协调慢,预算一砍再砍,从首飞到正式服役硬生生拖了17年,花了足足500多亿美元,还摔死了50多个士兵,这代价可太大了。 那咱们为啥能“一看就会”还“举一反三”?其实不是真的抄作业,而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省了试错的功夫。美国踩过的坑,咱们看得明明白白,直接绕着走。 就说“鱼鹰”那个要命的发动机短舱,咱们新出的倾转旋翼机压根不那么设计,把发动机固定在机翼里,只让旋翼转,这样气流顺多了,切换模式时稳得很。还加了个“贯通传动轴”,就算一边发动机坏了,另一边能通过轴带动两个旋翼,飞机照样能安全落地,这就把“鱼鹰”的致命毛病给治好了。 再说现在咱们的工业底子也硬,以前造不出来的高强度材料、精密传动零件,现在随手就能搞出来,还有超算帮忙模拟气流,不用一次次冒风险试飞,自然研发速度就快了。这就像别人花十年试遍了所有错误的菜谱,咱们直接照着正确的方子做,还能换更好的调料,能不好吃吗? 这种“后来居上”的本事,可不只在倾转旋翼机上有。就说高超音速导弹,美国早早就开始研究,可折腾了几十年,要么试射失败,要么性能不稳定,直到最近才勉强拿出点东西。咱们呢?东风-17一亮相就震惊世界,飞得比10倍音速还快,弹头长得像个三角梭子,能在大气层边缘“打水漂”似的变轨飞行。 美国那些号称能拦截导弹的“萨德”“宙斯盾”,根本算不准它的轨迹,只能干瞪眼。这可不是瞎蒙的,咱们先把乘波体气动原理摸透了,再结合成熟的火箭技术,一下子就突破了,还解决了美国一直头疼的飞行稳定性问题。 航母上的电磁弹射器也是个例子。美国福特号航母的弹射器老出故障,平均弹几十次就坏一次,水兵们都头疼。咱们福建舰的电磁弹射器,第一次海试就顺顺利利,弹多少次都稳当。因为美国用的是交流供电技术,咱们直接上了更先进的直流技术,结构更简单,可靠性还高。这就像家里的老冰箱老跳闸,咱们直接换了新电路设计,又省电又不容易坏,根本不是一个路子的东西。 其实这“不讲武德”就是句玩笑话,哪是什么不守规矩,实在是实力藏不住了。这些年咱们在材料科学、精密制造、计算机模拟这些基础领域下了大功夫,就拿造飞机的复合材料来说,强度比钢还高,重量却轻一半,以前得靠进口,现在咱们自己就能造。 还有全国上下的产业链,从一颗螺丝钉到发动机涡轮,都能自己搞定,不用看别人脸色。更别说还有一大批年轻的工程师,脑子活、肯钻研,把别人的技术当参考,再用自己的创新往上叠buff。 美国当年是摸着石头过河,咱们现在是顺着桥往前走,还能顺便把桥修得更结实。这不是投机取巧,是几十年工业积累的厚积薄发。现在不管是天上飞的、海里游的,还是地上跑的,中国军工都能拿出比别人更靠谱、更先进的东西,这哪是“不讲武德”,分明是实力到了,想低调都难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