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吉林大地主戴凤龄,过完60大寿。哪料,他却变卖所有家产,买了几百条枪,率全家57口人抗战。谁知,14年抗战却只剩3口人。 在东北那片黑土地上,六十岁老地主本该围着寿桃乐呵,谁知一夜之间,家当全砸进枪杆子,全家五十七口齐上阵打鬼子。十四年硝烟散尽,山头只剩仨人影,这背后藏着啥血泪账? 吉林敦化这地方,沙河沿边上,戴凤龄家那庄子可不是小打小闹,上千亩地,雇工上百号人,平日里谷仓鼓囊囊的,日子过得稳当。戴凤龄这人,跟别地主不一样,他不光管田管人,还常拉一把周边穷苦户,丰年多余的粮就分出去,村里人提起他,总说这老哥们儿靠谱。家里丁口旺,五十七口老中青齐全,平日里一大家子围桌吃饭,热热闹闹的。 可九一八那年,日本鬼子铁蹄一踩东北,沈阳城眨眼就丢了,敦化这儿也没躲过。日军到处烧杀抢掠,村子遭殃,百姓流离,田地荒了,粮道断了。戴凤龄眼瞅着自家周边乱成一锅粥,雇工跑了大半,仓库空荡荡的,他心里明白,这国不保,家也守不住。东北沦陷快,鬼子据点林立,关卡卡得死死的,百姓私下议论救国路子,可手头没家伙事儿,空谈没用。 戴凤龄六十岁生日那天,本是家家贺喜的场面,王德林这老伙计上门贺寿,顺带提了抗日队伍缺粮的事儿。戴凤龄二话不说,粮不借直接送,还派马车拉过去。第二天,他就召集全家开会,直截了当说,国没了家算啥,我们戴家全上。说完就把家底儿全盘托出,田地牲口布匹一股脑儿卖了,换来三百多条枪,粮米捐给抗日军当军粮。敦化这带猎户多,青壮汉子信他,戴凤龄一吆喝,两百来号人就聚齐了。队伍拉起后,全家五十七口编成第五营,他自己当营长,短训一过,就跟王德林部合流,奔着打鬼子去了。 刚起事儿那阵儿,第五营在林子里设伏,专捡日军巡逻队下手,收复了好几个镇子。戴凤龄岁数大,别人劝他坐镇后方,他偏不,每仗都往前冲,战士们跟着也来劲儿。日军吃亏后急眼了,派飞机轰炸,坦克地毯式扫荡,抓捕令满天飞,还烧了戴家老宅。1933年初,围剿更狠,王德林部为保存实力退苏联边,戴凤龄死活不走,说死也得死在中国。独立营突围时,丢下上百条人命,好歹杀出重围。 后来,戴凤龄的队伍并进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继续在长白山一带跟鬼子周旋。1935到1936年这两年,戴家大儿子戴克勤、二儿子戴克俭、四儿子戴克志、五儿子戴克选,全在不同仗上没了。大儿子在雪地阻击掩护撤退,二儿子夜袭敌营炸弹药库,四儿子河谷格斗,五儿子执行联络遇伏。两年丢四个儿子,戴家骨肉凋零,可队伍没散,抗日劲头儿更足。 1937年,联军筹粮遇难,戴凤龄自告奋勇回敦化,他熟悉地头儿,带三儿子戴克吉和三十来号弟兄去。谁知汉奸卖了消息,鬼子围屋抓人。营救队冲进去,眼看要成,敌援军机枪一扫,戴克吉和十几个战友全倒那儿了。戴凤龄落网,鬼子怕他逃,用铁丝穿锁骨,四肢绑铁板,辣椒水灌,老虎凳压,逼问联军情报。他一字不吐,还骂鬼子畜生,吼声传出老远。鬼子气急败坏,浇汽油点火,戴凤龄高呼打倒日本鬼子,就这么壮烈牺牲了。那年他六十六岁。 1938年,小儿子戴克政领十四名战士挡两百鬼子骑兵,激战三小时,没援兵,全没了。还有十二岁孙女,当情报员,传信时被敌骑追上,一枪毙命。戴家三代人就这样,一茬接一茬上,十四年抗战,从1931到1945,日本投降那天,全家五十七口,只剩两个寡妇和一个小孩儿,守着祖坟过日子。 东北那时候,鬼子横行,百姓涂炭,他家底儿厚,就拿来救国。变卖家产买枪,全家上阵,这不是一时冲动,是骨子里的民族气节。抗日联军第五军是党领导的,戴家子弟投进去,就走上正路,跟着大部队打鬼子,收复失地。日军围剿再猛,也挡不住这股子不屈劲儿。戴凤龄被抓后,那股硬气儿,让鬼子又怕又恨,他们传他会法术,其实就是中国人不服输的脊梁。

无名
先烈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