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石油部长余秋里为救大庆油田,请求罗瑞卿派飞机运5吨焊条,却被罗瑞卿怒斥:“口气真大,你当空军是你们家驴车?” 东北的零下四十度,原油一天三百吨白白流失,国家能源命脉摇摇欲坠。石油部长余秋里一咬牙,拨通北京电话求空军运焊条救急,谁知总参谋长罗瑞卿电话里直戳痛处:“口气真大,你当空军是你们家驴车?”这通争执,能否化险为夷? 大庆油田是新中国工业化的脊梁骨。1959年发现后,它迅速成为全国原油主产区,那十三口高产井每天喷出宝贵油流,支持着工厂机器轰鸣和国防需求。1960年冬天,东北大地冰封千里,油田开发进入攻坚阶段。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坐镇一线,统筹数万职工,确保生产链条不断裂。这时候,国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能源保障事关全局,每一滴油都像金子一样珍贵。 管道冻裂的消息来得突然。暴风雪肆虐下,输油管网多处开裂,每小时泄漏十二吨半原油,一天就是三百吨。这损失不是小数目,直接威胁高产井运转。如果关井避险,全国原油供应就得打折扣,下游炼厂和机械厂跟着吃紧。余秋里接到报告,明白必须争分夺秒修复。核心材料是特种焊条,能在极寒环境下焊接不裂。可中苏关系紧张,苏联进口渠道断了,国内库存有限,好在沈阳一家机械厂有五吨存货,刚好够用。 运输成了大难题。东北铁路被大雪堵死,列车动弹不得。焊条包装严实,外裹保温层,内衬防潮材料,总重超七吨,靠人力或畜力根本扛不住。更别说低温会让焊条脆化,稍有闪失就前功尽弃。余秋里琢磨来琢磨去,空军运输机是唯一出路。它能越过风雪,直飞油田,三天搞定,比铁路快十多倍。可国内运输机数量少,全在执行战备任务,余秋里没调动权,只能向上求援。 他拨通北京总参谋部专线,向总参谋长罗瑞卿说明情况。电话里,余秋里直奔主题:大庆告急,五吨焊条沈阳有,铁路不通,求调两架运输机。罗瑞卿听完,声音拔高:你当空军运输队是你们家驴车,区区五吨焊条就要动战备飞机?口气真大,以后总参归你管好了。这话直白,戳中原则问题。空军是战略力量,专为国防备战,不是民用货运。余秋里没服软,继续解释:高产井关停,国家损失太大,飞机三天能救回来,铁路得十五天。 罗瑞卿追问其他办法,余秋里一一道清:雪地人力不现实,包装要求高,时间拖不起。罗瑞卿坚持:紧急物资都用飞机,战备任务还怎么干?原则上不能开这个口子。两人争执半小时,罗瑞卿没松口,只说考虑考虑,就挂了电话。余秋里那边虽没抱大希望,但油田生产不能停,他赶紧布置备用预案。 罗瑞卿挂电话后,没拖沓。他清楚大庆油田的分量,国家工业底子靠它稳住,尤其困难时期,能源断档后果严重。原则得守,但损失也不能不管。他立刻上报军委,贺龙元帅和其他领导听取汇报。军委会议上,罗瑞卿表态:此例不可开,此事必须办。用战备飞机运民用物资,容易成惯例,影响国防准备。可大庆关井一天,三百吨原油流失,国家经济跟着遭殃。贺龙同意,决议下来:调两架伊尔-12运输机,专程运焊条,还额外拨二十袋高粱米,给油田职工当口粮。 沈阳机场行动迅速。焊条从仓库起出,装箱固定,飞机起飞穿越云层。两天后抵达大庆,卸货现场热烈。二十袋高粱米在粮食紧缺年代,顶一个队半个月吃用。机长带话:罗总长说了,石油工人不能饿肚子打硬仗。职工们接过物资,干劲十足。那时候油田条件苦,职工风餐露宿,这批支援像及时雨。 焊条一到,修复工程火速推进。技术员分类分发,工人们分组作业,只用七天就把管道补好。复压测试,深褐色原油重新汩汩流出。高产井恢复喷油,全国供应链条接上。余秋里查看现场,第一缕油流出来,他蹲下接住,感慨万千。这事虽小,却见真章。 回看这通电话,罗瑞卿的斥责不是针对人,而是守住底线。空军战备优先,国家利益第一。他没一锤定音,而是上报决策,体现了党内民主集中制。余秋里的坚持,也源于对油田的责任心。军地协作一拍即合,军委拍板快准狠,体现了党的领导下资源调配的高效。这不光救了油田,还铸就了大庆精神的核心:爱国、创业、求实、奉献。 大庆油田从此站稳脚跟。1960年后,它年产原油超千万吨,打破进口依赖,为国家自给自足打下基础。军民一家亲的传统,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困难时期,国家号召自力更生,大庆职工铁人王进喜带头,扛起千斤钻机,人挪活、树挪死的精神传遍全国。这段往事告诉我们,遇到难关,得讲原则,更得顾大局。军地联动,党的指挥棒一挥,就能化险为夷。 今天回首,能源安全仍是国家大计。大庆油田如今已逾六十载,仍在为高质量发展出力。像当年那样,守住底线、协作攻坚的精神,值得我们一辈辈传下去。党史里,这样的故事多得是,每一件都接地气,却内涵深远。它提醒干部群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实际问题上多动脑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