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开始慌啦!美国把对中国的关税从145%降下来了,结果却发现中国客户没了,根本

罗普娱记 2025-11-11 09:28:41

美国开始慌啦!美国把对中国的关税从145%降下来了,结果却发现中国客户没了,根本就没回来,可把美媒给愁坏了,都纳闷中国客户跑哪儿去了呢?而美国还在大量补货呢! 当初美国一口气把关税提到那么高,中国企业真是被折腾得够呛。就说做衣服的厂家吧,以前往美国卖女装,关税最高都涨到42%了,本来一件衣服利润就薄,除去成本和关税,几乎赚不到钱,有的甚至要亏本。 这些企业总不能坐等着倒闭,只能想办法找出路,而东南亚的越南就成了最好的选择。越南离中国近,工人工资和土地租金都比国内便宜,更关键的是,越南和美国签了自由贸易协定,往美国卖东西要么不用交税,要么只交一点点税,比从中国直接出口划算太多。 像那个做快时尚的巨头SHEIN,早就带着广州番禺的五千多家供货工厂往越南搬了,不仅自己迁过去,还帮着供应商建厂房、运面料,甚至把采购价提高了30%,就是为了稳住这些商家。 还有做饲料的粤海集团、做纺纱的新澳股份,也都在越南开了新厂,生产线一建起来,订单就源源不断,光粤海饲料在越南开业当天就签了八万多吨的订单,生意比以前还好。 现在这些工厂都已经投产大半年了,工人熟练了,供应链也理顺了,订单跑得稳稳的,哪还会再费劲把生产迁回中国,再走美国的路子。 而且中国企业早就不是只盯着美国市场了,东南亚、欧洲这些地方的生意做得红火着呢。海关的数据摆在那儿,2024年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出口额都快7万亿了,比对美国的出口多了两万多亿,增长速度更是比美国高了一倍还多。 就说越南吧,2024年对美国的出口都涨了23.3%,这里面好多货其实都是中国企业在越南生产的,等于借着越南的路子把东西卖到美国,还能省不少关税成本。 除了东南亚,欧洲、非洲这些地方的需求也在涨,中国企业在那儿开了不少门店,建了仓库,送货又快又方便。比如做家电的、做建材的,在非洲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当地老百姓就认中国的牌子,价格实在质量又好,比做美国生意省心多了。 既然别的地方有钱赚,还不用受关税的气,中国企业自然就把重心转走了,美国市场早就不是必选项了。 更重要的是,中国自己的市场就足够大,企业在家门口做生意就不愁赚不到钱。现在国内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买东西的需求也越来越旺,不管是衣服鞋帽、家电家具,还是吃的用的,销量都在涨。 就拿广东来说,光跨境电商企业就有一万四千多家,虽然以前不少做出口,但现在转做内销的越来越多,网上开店、直播带货,一天就能卖出去几十万件货。 而且做内销不用操心汇率的问题,以前赚美元还要换算成人民币,有时候汇率一跌,利润就少了一大块,现在收人民币,回款又快又稳。像一些做小家电的工厂,以前70%的货都卖美国,现在改成70%卖国内,订单排到下个月,工人都得加班赶工,根本没精力再管美国的订单。 美国以为降了关税就能把人拉回去,却忘了中国企业早就把国内的市场根基扎牢了。 还有个关键问题,美国的政策太不稳定了,中国企业实在不敢再冒险。之前说加税就加税,一点招呼都不打,好多企业的货物卡在港口,要么交高额关税,要么只能原路返回,损失惨重。 现在虽然降了,但谁知道以后会不会又突然涨回去?这种不确定性让企业心里没底,与其把宝押在美国身上,不如找些政策稳定的市场长期合作。 而且美国除了关税,还有不少隐形的门槛,比如产品要符合各种复杂的认证标准,检查起来特别严,稍微有点问题就不让卖,罚款还特别重。 相比之下,东南亚、欧洲这些地方的规则更透明,只要产品合格就能顺利上架,合作起来更放心。中国企业吃过一次亏,自然不会再掉坑里,美国就算降了关税,也挽不回企业的信任了。 再说了,供应链这东西一旦移走,再想建回来就难了。一家工厂迁到越南,不光是建厂房、买设备,还要培训工人、对接当地的原材料供应商、打通物流渠道,前前后后要花好几百万甚至几千万,耗时又耗力。 现在这些投入都有了回报,工厂每天都在正常生产,订单也源源不断,要是为了美国降关税就把这一切推倒重来,重新在中国建工厂、找工人,根本不划算。 比如新澳股份在越南的纺纱厂,光一期就投了好几亿,引进的都是欧洲的先进设备,年产能能达到几千吨,刚投产就接到了不少订单,怎么可能说搬就搬。 美国商家没搞明白,中国客户不是消失了,而是早就换了赛道,在别的地方扎下根了,现在就算美国把关税降到零,也没人愿意再回头了。 所以说,美国这波愁坏了纯属自找的,当初加关税的时候没想过后果,把中国企业逼得另寻出路,等中国企业在别的市场站稳脚跟、把国内市场做起来,它再想着降关税拉人,早就晚了。 客户不是说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失去了信任,又没了市场吸引力,就算美国再着急补货,也只能看着仓库里的货堆着,中国客户再也回不来了。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罗普娱记

罗普娱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