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20为什么还没“官宣”?很多人以为,是“技术”卡住了。错了!真相是,福建舰“一步到位”上电磁弹射,已经“泄露”了中国军工的“铁律”:它被我们那群“疯狂”的设计师,打回去“回炉重造”了,因为它还不够“跨代领先”! 那“跨代领先”到底要达到啥标准?得先看看现在最厉害的轰炸机是什么样。美国的B-2隐身好,但不能超音速,维护起来麻烦得很,飞一次要花好多钱保养隐身涂层;新出的B-21虽然号称更先进,本质上还是亚音速,突防全靠隐身,要是遇上新一代防空系统就悬了。 咱们的轰-20要是只做到和它们一样,那就不叫“跨代”了。设计师们要的是“人无我有”的本事,比如既能像B-2那样藏得住,又能像战斗机一样超音速飞,这样既能快速突破防线,又能打完就跑。 武器方面也得升级,不能只带普通炸弹和巡航导弹,得能挂咱们的“惊雷-1”那种空射弹道导弹,射程能到八千公里,还能装分导式多弹头,对方的反导系统根本拦不住。 这种组合起来的优势,才够得上“跨代”的门槛,要是一开始的设计达不到这些,可不就得回去改。 还有个关键原因,就是轰-20的定位太重要了,它是补全咱们“三位一体”核力量的关键一环。 之前咱们的空基核力量一直是短板,靠轰-6N挂导弹勉强撑着,虽然“惊雷-1”导弹很厉害,能让打击范围突破一万公里,但轰-6N毕竟是老平台改的,跟真正的战略轰炸机比还是有差距。 轰-20是要从“有没有”变成“强不强”的关键装备,一旦服役就得用几十年,要是现在图快搞个“半成品”,将来遇上技术迭代就被动了。 军工装备更是这样,花一次功夫就得做到几十年不落后,回炉重造看似耽误时间,其实是最划算的。 再看看那些“疯狂”的设计师有多较真。歼-35从原型机到现在能上舰,光发动机就换了好几代,从俄制的换到国产改进型,最后才用上完全自主的涡扇-19,就是为了达到“全面压制F-35C”的目标。 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科研人员对着各种故障点反复试验,硬是做到了零故障弹射,这种对细节的追求,放到轰-20上只会更严。 可能一开始的样机隐身性能够了,但超音速飞行时震动太大,或者航电系统和武器的配合不够顺畅,哪怕只有一点不符合“跨代”要求,设计师们也会毫不犹豫打回去重来。他们要的不是“能用”,而是“好用、耐用、领先世界”。 现在大家总盼着官宣,但懂军工的都知道,越晚官宣越说明东西越硬。福建舰从试航到入列,每一步都稳扎稳打,就是为了确保服役后能立刻形成战斗力。 轰-20也是一个道理,等它真正官宣的时候,肯定是所有性能都达到了“跨代领先”的标准,不仅能隐身、能超音速,还能搭载最先进的武器系统,成为真正改变游戏规则的大国重器。 到那时候大家就会明白,当初的“回炉重造”有多值,这群较真的设计师,就是要让中国的轰炸机一亮相就站在世界最前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