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在“用中国的钱,填对抗中国的岛”!很多人以为,越南代表团(10月-11月)在

史鉴奇谈 2025-11-11 09:10:48

越南在“用中国的钱,填对抗中国的岛”!很多人以为,越南代表团(10月-11月)在北京和云南谈“老街-河内-海防”铁路,是“深化合作”。错了!真相是,这是一次“致命的战略误判”!越南正试图用“对华经济依赖”(实现8% GDP目标),来“输血”其在南海的“军事扩张”(2025计划,8个新岛礁)!   表面上,越南代表团来华谈“老街-河内-海防”铁路项目,摆出一副深化合作、共同发展的姿态。这确实是越南实现其经济增长目标的重要一环。   但转过头看看南海,那边的故事就完全不同了。根据美国智库的报告,从2021年启动并持续至今的填海造岛工程,在2025年又扩展到了8个新的礁盘。越南在南海的岛礁建设可是下了血本,动作一直没停过。   他们非法侵占了中国南沙群岛的29个岛礁,并且在其中的21个上已经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建设,从简单的礁堡到具备军事功能的设施都在搞。   比如在南威岛,他们不仅大幅扩填陆地,还把机场跑道从七百多米加长到超过一千米,以便起降战斗机。这种大规模的填海造岛和军事化建设,需要持续投入巨额资金,而其中一部分,很难说与其从对华经贸合作中获得的收益完全无关。   那么,钱从哪里来呢?越南深度融入中国主导的区域经济链条是个不争的事实。中国是越南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双方庞大的贸易额和投资项目为越南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   越南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很大程度上需要依托与中国的紧密经贸联系来实现。那条他们正在积极洽谈的跨境铁路,其目的之一就是更好地对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提升物流效率,吸引更多投资和产业转移。   说白了,这条铁路未来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会直接壮大越南的国力。问题在于,越南的一部分精英阶层似乎打着一个算盘:利用经济发展带来的财政收入,特别是从中越经贸合作中获得的红利,来为其昂贵的南海扩张计划“输血”。这就形成了一种看似矛盾的局面:经济上对华依赖不断加深,安全上对抗的筹码却也在同步加码。   越南这套策略的核心,是推行一种精妙的“两面下注”。他们很擅长在中美两个大国之间搞平衡。   一方面,河内清楚在经济层面离不开中国这个近邻,所以会派代表团来谈合作,表现出积极的姿态。另一方面,在安全领域,他们又积极靠拢美国等域外力量,购买先进武器,甚至寻求更深层次的防务合作,试图借外部力量来平衡中国的影响力。   这种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拉拢其他势力对抗中国的策略,使得越南的南海政策呈现出复杂的多面性。他们嘴上说着希望和平解决争端,但实际行动上,无论是持续的岛礁军事化建设,还是拉拢区域外大国介入,都在实质上推高了南海的紧张局势。   越南的算盘打得响,但这里面藏着巨大的风险,很容易玩火自焚。最致命的一点是,他们严重误判了中国的战略定力和反应能力。中国对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越南以为这种“切香肠”式的渐进策略能一步步固化其非法所得,但中国完全有足够的实力和手段来应对。   当越南在非法侵占的岛礁上每多填一寸土,每多修一个军事设施,实际上都是在挑战中国的红线。中国在南海的维权力量,包括海警和海军,近年来实力显著提升,对相关海域的管控和监控能力早已今非昔比。   越南的种种行为,中国都看在眼里,并且有充分的预案。一旦越南的挑衅超过某个限度,必然招致中方强有力的反制。历史上不是没有教训,2014年的“981”钻井平台事件就是一个例子,当时越南的过激反应最终并未能阻止中国的作业,反而自身承受了相当压力。   越南这种试图“经济安全两头吃”的冒险策略,其实是一步险棋,很可能导致“竹篮打水一场空”。他们可能觉得自己很聪明,能够利用大国博弈的缝隙为自己谋取最大利益。但从长远看,这种严重消耗战略互信的行为,最终会反噬其自身的发展环境。稳定的中越关系才是越南实现长期发展和民生改善的根本保障。   如果因为南海问题导致两国关系全面恶化,甚至引发冲突,越南将承受难以估量的损失,其在南海非法侵占的岛礁也不可能真正守住。   对中国而言,我们需要保持高度的战略清醒和定力。一方面,继续按照自身的节奏和计划,稳步推进与包括越南在内东盟国家的互利经济合作,因为这符合我们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长远利益。   另一方面,在涉及核心利益的南海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寸步不让。对于越南的任何挑衅行为和岛礁军事化举动,都要采取坚决、精准的措施进行反制和威慑,同时加强在国际舞台上的法理斗争和舆论引导。   总而言之,越南这种指望“用中国的钱,填对抗中国的岛”的算计,本质上是一种危险的战略短视。它既蒙蔽了自己,也严重误判了对手。   南海的和平与稳定需要相关各方共同维护,而不是通过这种危险的“双重游戏”来破坏。中国有足够的智慧和力量,确保这片祖先留下的“碧波深处”的中华河山,不容任何人蚕食觊觎。

0 阅读:14

猜你喜欢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