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克文说:许多帖子说日本右翼低估中国实力,这是错误的网络信息。我去年在日本,采访

士气沉沉 2025-11-13 11:23:30

卢克文说:许多帖子说日本右翼低估中国实力,这是错误的网络信息。我去年在日本,采访了企业主,早稻田大学教授等人,都非常恐惧中国今天的军事实力,他们非常清楚,非常害怕。 我认为日本是一个敢于冒险、喜欢冒险、善于冒险的性格群体,这是由于其国土面积小为生存形成的。我们必须重视这一点! 当年美国国力是日本多少倍?日本都敢对美国动手。当年俄罗斯是日本多少倍?日本也敢对俄罗斯开战,不要低估了日本。 小日本从不缺少对自身处于海岛,资源匮乏的战略焦虑。但这种焦虑在日本的扭曲文化的带动下,反而更加容易走向极端。看二战时,它们敢于去轰炸珍珠港就可见一斑啦! 正是这种深刻的恐惧,与日本民族性格里那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冒险基因,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化学反应。这种民族性格的形成,离不开其地理宿命。 一个资源极度匮乏、四面环海的狭长岛国,生存的压力从古至今都像一把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这种深植于骨髓的战略焦虑,让日本在看待外部世界时,总带着一种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历史上,这种焦虑感并没有让他们变得保守退缩,反而催生出一种以小博大、赌上国运的极端倾向。回想日俄战争时期的日本,面对的是幅员辽阔、看似不可战胜的沙皇俄国,整个国家几乎是在倾尽所有进行一场豪赌,最终的结果震惊了世界。 这种胜利,极大地强化了其民族性格中的冒险成分,让他们相信,只要准备充分、出手果断,即便是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也有成功的可能。 这种由焦虑催生的极端逻辑,在今天的日本是否已经绝迹了呢?恐怕很难说。珍珠港事件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当时的日本军政高层,难道不清楚美国的工业潜力和国力远超自己吗? 他们非常清楚。但正是在被石油禁运、战略封锁逼到墙角的情况下,那种源于岛国生存焦虑的绝望感,让他们选择了一条最极端的路径。 他们赌的不是持久战,而是一击致命,通过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彻底摧毁对方的抵抗意志,为自己争取到谈判的筹码。 这种思维模式的核心,不是基于实力的理性计算,而是基于焦虑和恐惧的非理性豪赌。它相信在绝境中,可以通过一次完美的冒险来打破宿命。 将目光拉回到现在,这种历史留下的心理烙印依然清晰可见。近年来,日本在防务政策上的调整幅度之大,是战后前所未有的。 防卫预算的连续大幅增长,突破GDP百分之一的限制,甚至明确提出要拥有“对敌基地攻击能力”,也就是所谓的“反击能力”。 这些举动,表面上看是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地区安全环境,但其背后,何尝不也是一种深层焦虑的体现?当一个国家感到极度不安全时,它的选择往往不是变得更加温顺,而是倾向于磨亮自己的爪牙。 这种变化,与卢克文所描述的“恐惧”和“冒险”并存的心态,形成了完美的呼应。恐惧让他们看清了实力差距,而根植于民族性格的冒险精神,则驱使他们去寻找一切可能翻盘的机会,哪怕这种机会伴随着巨大的风险。 这种心态甚至已经渗透到了经济领域。过去几十年,日本经济深度依赖中国市场,但如今,“供应链安全”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许多日本企业开始加速推行“中国+1”战略,将部分生产和投资转移到东南亚或印度。这背后固然有经济成本的考量,但更深层的原因,是一种地缘政治风险的对冲。 他们害怕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种害怕,正是源于对中日关系未来走向的深深忧虑。可以说,从军事到经济,日本社会正在以一种务实而又充满焦虑的方式,重新校准自己与中国的关系。 所以,理解今天的日本,或许不能简单地用“轻视”或者“恐惧”来概括。它更像是一个复杂的混合体,内心充满了对实力差距的清醒认知和恐惧,但同时,历史的惯性又让它在思考对策时,不自觉地滑向了那条充满不确定性的冒险轨道。 这种深植于文化和国民性中的矛盾,究竟会把日本带向何方?是成为地区稳定的维护者,还是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再次成为那个敢于掀翻牌桌的冒险家?这个问题,恐怕值得我们每个人持续关注和思考。对此,你怎么看?

0 阅读:639

评论列表

艾莉雅

艾莉雅

2
2025-11-13 18:05

鬼子狡诈的很,我们绝对不能有仁慈之心。[滑稽笑][滑稽笑][滑稽笑]

用户10xxx93

用户10xxx93

2
2025-11-13 17:50

拱火不嫌事大,死的是日本,又不是拱火者自己

轮回

轮回

1
2025-11-13 18:09

日本人想找事,就让它们真正面临生存危机。

我本将心向明月

我本将心向明月

1
2025-11-13 16:43

赌徒,不会一直幸运的,终有一次会一无所有!!!

¥@$

¥@$

2025-11-13 18:17

确实,一直以来,日本发动的对外战争都是如此。

猜你喜欢

士气沉沉

士气沉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