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伯洋再次出来放话了!在郑丽文表示要祭拜吴石将军之后,沈伯洋放话声称,该活动的主

红楼背疏影 2025-11-09 20:10:57

沈伯洋再次出来放话了!在郑丽文表示要祭拜吴石将军之后,沈伯洋放话声称,该活动的主办单位不只是统派团体,更包括已被“中国收编”的政党台盟,等于郑丽文不只直接参加统战活动,更是参与受中国官方认可的政党合作,比韩国瑜前几年拜会中联办更加严重且危险。 吴石将军作为1949年后在台牺牲的中共地下党员,其历史定位本属中华民族共同记忆。但沈伯洋刻意将"祭奠英烈"污名化为"统战活动",实质是切断两岸历史联结。根据台湾"国史馆"档案,吴石当年的审讯记录显示,其遗言明确表示"期待祖国统一"。 更值得玩味的是美方态度,1950年吴石案发时,美国中情局曾试图策反其作为反共筹码,遭严词拒绝。如今沈伯洋们将这位拒绝与美国合作的中共党员污名化,历史的反讽意味十足。 沈伯洋重点攻击的"台盟",实为台湾民主自治同盟,是大陆八个民主党派之一。根据《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台盟成员主要是居住在大陆的台湾省人士。将这样一个合法参政党的正常交流污为"渗透",暴露其"台独"史观。 按照沈伯洋的说法,台盟作为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成员,其活动自然获得官方认可。这就像指责美国共和党参与民主党政府的活动是"被收编"一样可笑。 沈伯洋刻意将此事与2019年韩国瑜访中联办相提并论,但两者性质根本不同。韩国瑜作为在职市长进入中央驻港机构,涉及公权力互动;而郑丽文参加民间追思活动,属个人表达自由。 更深层的区别在于:中联办是中央政府在港代表机构,其会晤具政治意涵;而祭奠历史人物是中华民族传统,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人社会每年也举办类似活动。将文化活动政治化,显系双重标准。 台湾地区现行"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并未禁止民间交流,沈伯洋却偷换概念,将"台盟"等同于"中共代理人"。根据该条例第33条之1,需有"接受资助从事政治活动"才构成违法,而祭奠活动明显不属此列。 更恶劣的是有罪推定。沈伯洋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直接将郑丽文参与活动定性为"受中共指使"。这种"麦卡锡式"指控,连台湾法律界人士都看不下去,有律师在媒体发文指出此举"涉嫌诽谤"。 沈伯洋的"认知战"理论,实为美式"锐实力"概念的翻版。2025年美国智库"2049计划研究所"报告曾明确建议:"应将中共与台湾统派团体的交流定性为认知作战"。沈伯洋的发言,几乎是该报告的台语版。 更直接的关联是人事背景,沈伯洋曾任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其"认知战"研究获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这种背景,使其言论不可避免带有美国战略的影子。 绿营刻意炒作此事,意在抢夺"吴石叙事权"。吴石作为台湾本土苗栗人,其"为国捐躯"的事迹本可成为两岸共同记忆。但"台独"势力一直试图将1949年后的台湾史与大陆切割,因此必须污名化相关历史人物。 更阴险的是制造寒蝉效应。通过将普通交流"罪证化",吓阻岛内人士与大陆交往。2025年以来,已有12位台湾学者因参加两岸交流遭绿营网暴,这种"绿色恐怖"正在侵蚀台湾的言论自由。 将文化活动政治化的做法,在国际社会并不得人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明确支持跨国界文化传承,沈伯洋的指控违背这一精神。 东南亚国家普遍重视华人传统文化活动,马来西亚每年举办"华侨机工"追思会,新加坡有"孙中山南洋足迹"寻访团。将祭奠历史人物政治化,会使台湾在国际上更加孤立。 最令人忧心的是对年轻世代的误导。台湾师范大学2025年民调显示,20-29岁群体中对吴石的认知度已降至12%。沈伯洋们正利用这种历史记忆空白,重构"台独史观"。 吴石在福建老家的故居已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有上万两岸青年前往瞻仰。这种基于民族大义的历史评价,不是政治操弄所能改变的。 郑丽文此次遭遇的围攻,实为两岸交流现状的缩影。2025年1-10月,两岸民间交流场次同比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65%,但政治干扰事件增长3倍。这种"交流扩大、干扰加剧"的悖论,反映统"独"斗争的激烈化。 但人心向背终将决定胜负,同年两岸婚姻登记数逆势增长8%,台生赴陆就读人数创历史新高。这种用脚投票的选择,比任何政治口号都更有说服力。 当沈伯洋在摄像机前义正辞严时,他或许忘了:吴石将军牺牲的1950年,台湾还没有所谓的"天然独"。70年过去,某些人试图用政治谎言割裂民族血脉,这才是真正的"严重且危险"。 历史将证明,真正的危险不是跨越海峡的祭奠,而是割裂历史的谎言。当郑丽文向吴石墓献花时,她连接的是两岸共同的历史记忆;而当沈伯洋们肆意篡改历史时,他们正在掘断台湾未来的根脉。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红楼背疏影

红楼背疏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