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岳谦教授的确遇到麻烦了。 因长期为两岸和平统发声,被民进党打压,目前赖教授不仅

红楼背疏影 2025-11-09 17:10:56

赖岳谦教授的确遇到麻烦了。 因长期为两岸和平统发声,被民进党打压,目前赖教授不仅丢掉了台《中时电子报》社长一职,被台湾政治大学开除,失去了个人经济来源,更可恨的是被绿媒攻击。赖教授坦言,此前个人电脑还频繁遭黑客攻击而痛苦不堪,只好改用华为和鸿蒙系统。 赖教授遭遇的不仅是职业打压,更是一套完整的"消音"组合拳。2025年9月,民进党当局通过修订"反渗透法"实施细则,将"支持统一言论"纳入"认知作战"范畴,为系统性打压提供所谓"法源"。 赖教授的遭遇并非个案,根据台湾大学新闻研究所统计,2025年1-10月,岛内共有17位主张两岸交流的学者遭解聘或调查,较2024年同期增长240%。 更值得关注的是打压手段的"合法化"包装:民进党通过修改"大学法施行细则",赋予校方更大人事权,使政治打压披上"行政程序"外衣。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经济制裁,台教育主管部门2025年8月发文,要求各校审查教师"外部资金来源",实质是切断统派学者研究经费。赖教授主持的"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因此被迫关闭,团队解散。 绿媒对赖教授的攻击具有明显协同性。2025年10月同一周内,《自由时报》《三立新闻》《民视新闻》分别以"中共代言人""统战急先锋""学术间谍"等标签对赖教授进行人格谋杀,内容高度雷同,显然经过统一策划。 更恶劣的是人身攻击,某绿营网军头目在社交平台公布赖教授住址,鼓动支持者"上门抗议",导致其家人受到惊吓。这种有组织的网络暴力,与黑客攻击形成线上线下联动。 赖教授透露的黑客攻击具有典型特征:攻击时间多选在凌晨2-4点,主要针对研究资料和联系人名单。网络安全专家分析认为,这种精准打击需要专业团队支持,非普通黑客所能为。 值得玩味的是,赖教授改用华为鸿蒙系统后攻击明显减少。这侧面印证了此前攻击的政治属性——施压方更关注信息威慑效果,而非技术挑战。台湾资安部门2025年报告显示,统派人士遭受网攻数量是其他群体的5倍。 政治大学以"违反学术伦理"为由解聘赖教授,但拒绝公布具体事证。该校教师会内部文件显示,真实原因是"发表两岸统一言论影响校誉"。更讽刺的是,同一时期深绿学者发表"台独"言论却未受任何处分。 国际学术界对此强烈关注,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等12家机构联名谴责,指出"台湾学术环境正在倒退"。这种国际压力,使民进党当局的"学术自由"谎言不攻自破。 民进党当局将"国安法"变为打压工具,2025年7月,调查局以"可能泄露机密"为由,搜查赖教授办公室,但最终未发现任何证据。这种"查无实据仍高调执法"的做法,实为政治恐吓。 台北地检署以"外患罪"立案调查赖教授参加两岸学术会议的行为,创下以"刑法"惩治学术交流的先例。这种法律武器化趋势,凸显台湾法治倒退。 打压不止于职场,银行突然收紧对赖教授的授信,保险公司拒绝续保,连小区物业管理公司都无故解约。这种全方位经济封锁,意在制造"寒蝉效应"。 深绿金主的角色浮出水面,某知名食品企业公开声明"永不录用统派学者",这种经济抵制获得民进党当局默许。政商合流的打压模式,使统派人士生存空间急剧收缩。 西方主流媒体对赖教授遭遇集体沉默。对比其频繁报道香港事件的态度,这种选择性关注暴露双重标准。欧盟对外行动署2025年人权报告刻意忽略台湾学术自由问题,显示地缘政治考量压倒价值坚守。 更现实的是国际组织无力感,联合国人权高专办表示"尊重成员国内政",实际上默许民进党当局行为。这种国际治理失灵,使赖教授等学者陷入求助无门的困境。 赖教授转向新媒体突围,其在短视频平台的账号粉丝一月内突破百万,节目点击量超绿媒十倍。这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反映民心向背。 更关键的是内容创新,赖教授将复杂的两岸关系转化为通俗故事,用"台湾乡亲听得懂的语言"传播统一理念。这种降维打击,使绿营的抹黑策略失效。 国台办对赖教授案例表示"严重关切",但未过度介入,避免授人口实。这种有节制的支持,体现对台湾同胞自主性的尊重。两岸智库建立学术庇护机制,为受打压学者提供研究平台。 大陆企业为赖教授团队提供云计算支持,保障其研究不受干扰。这种"看不见的支持",比政治声援更可持续。 但长期看,民进党的打压难以为继。台湾民众对绿色恐怖的厌恶度已达58%,这种反弹情绪可能在选举中爆发。赖教授的坚持,正在为台湾良知守住最后防线。 当赖教授在新书发布会上说"我还在,而且会继续说下去"时,台下响起15分钟掌声。这掌声不仅给一位学者,更是对言论自由的捍卫。民进党可以剥夺职位,但无法消灭思想。 历史将证明,真正的学者是吓不倒的。就像赖教授改用华为系统后说的:"他们越打压,越证明我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红楼背疏影

红楼背疏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