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帮沙特建高铁,结果干了九年,还赔了41亿,外媒纷纷嘲笑中国“冤大头”,如今中国赚翻了!个个又开始眼红! 谁能想到,中国铁建当年在沙特亏了 41 亿的项目,如今成了 “一带一路” 的王牌。 2009 年,咱们硬是从日德等高铁强国手里,抢下了麦麦高铁的单子。 这条连接麦加和麦地那的铁路,全长 450 公里,总造价 600 亿美元。 但签合同的时候,中方踩了个大坑 ——“一口价合同”,所有风险自己扛。 沙特那边频繁改设计,加密防震系统、强化防沙措施、调整站房布局。 可合同里没说变更能加钱,中方的诉求一次次被拒,只能自己垫资。 宗教限制更是让人头疼,麦加是伊斯兰圣地,非穆斯林不能进。 大量工程只能找本地工人,可他们效率还不到中国工人的六成,工资却要高三倍。 项目还曾因宗教领袖的临时禁令,停工整整八个月。 线路设计和施工流程全要重做,成本蹭蹭往上涨。 沙漠里的环境,更是对工程的极致考验。 昼夜温差能到 80℃,钢轨热胀冷缩容易变形,松散沙层根本撑不起轨道。 每周三次的沙尘暴,能直接吞没刚铺好的路基。 早期的成熟方案全失效,光地基重做就花了 40% 的预算。 美元升值亏了 8 亿,欧洲临时采购不合格材料又多花了不少。 九年下来,项目累计亏损超过 41 亿元,外界都等着看笑话。 但中国团队没认怂,硬生生在沙漠里啃下了硬骨头。 为解决轨道变形,研发了特殊混凝土轨枕和高韧性连接件,能扛住 50℃以上高温。 对付沙尘暴,搞了三层防沙体系:3 米挡沙墙拦主风,网格固沙带稳流沙,人造植被带锁底层。 阻沙率超 95%,成了全球沙漠铁路的示范方案。 松软沙层承载不了重载? 用冲击压路机加化学固沙剂,把沙子压得堪比岩石坚硬。 整个项目下来,累计攻克 380 多项技术难题,好多都是国际首创。 这些技术,后来成了中国沙漠高铁的 “独门秘籍”。 2018 年高铁通车,局面彻底反转。 最高时速 360 公里,两大圣城之间的行程缩到两小时。 中方拿到 12 年运营权,每年朝觐季数百万信徒涌入,单季票务收入就有 2.8 亿美元。 照这势头,七年就能收回建造期的全部亏损。 更赚的是,沙特彻底认可了中国高铁技术。 2019 年的 2750 公里南北铁路、2024 年的 NEOM 隧道项目、2025 年 11.3 亿美元的国王大学基建。 再加上之前的利雅得地铁、萨勒曼知识城,中国在中东基建市场已签超 800 亿美元。 这 41 亿根本不是亏损,而是最划算的战略投资。 它换来了成熟的沙漠高铁技术体系,打破了欧美垄断,打开了中东市场。 现在人民币石油结算机制落地,中沙合作越来越深。 麦麦高铁成了 “一带一路” 在中东的重要支点,未来红利还在不断释放。 所谓的 “冤大头”,其实是高瞻远瞩的布局。 大国竞争拼的从不是短期得失,而是技术积累和市场信任。 中国基建出海,靠的就是这种 “啃硬骨头” 的实力!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