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我军截获越军一份绝密电报,上面的内容令人大吃一惊:“近日,我军已有31人受到中国军队狙击手袭击,其中阵亡30人,重伤1人。这些子弹疑似出自一人之手。” 向小平1966年出生在四川南充南部县太华乡一个普通家庭里。父亲是退伍军人,对军队生活影响很大,让他从小就对当兵感兴趣。1984年高中毕业后,他应征入伍,加入北京军区第27集团军某团。新兵训练在重庆江津进行,他从基础抓起,每天操练步兵战术和武器使用。部队老团长魏来国是解放战争时的射击英雄,用265发子弹击毙202名敌人,这事迹让他下定决心练好枪法。他在枪口挂三块红砖稳住手,每天趴沙地练习瞄准,汗水滴落瞬间蒸发。别人休息时,他多跑五公里,然后喘气中打百米靶。这样的苦练让他臂力强,精度高,在连队射击比武中拿第一。代表团参加军区选拔,150米跑步靶20发中14发,全军第二。另一场军区比赛15发中14发,排第四。这些成绩让他成为部队公认的神枪手。 1986年,向小平随部队调往云南老山地区参加轮战。他本在射击队,但听到上前线消息,申请回连队。驻守李海欣高地,三面受敌,地势低,常遭敌火。他在临战训练中学861电台操作和排雷技术,为实战积累经验。1988年,他改练79式狙击步枪,千米俯角射击全中,仰角也全中,平射五发散布不超过苹果大小。部队开赴老山,他携带装备随队行军,穿越山路抵达阵地。老山战场复杂,敌我阵地犬牙交错,他很快适应环境。上级决定派他到39号阵地开展冷枪狙击,阵地是小山包,四周布满地雷。他先排除近70颗地雷,确保安全。然后布置7个观察点和11个射击位,准备长期潜伏。雨季里,迷彩服发霉,枪托结蛛网,但他专注任务。 1988年,越军指挥部通过无线电向阵地发警报,要求防范中国狙击手。这情报被我军截获,译电员破译出31人遭袭,阵亡30,重伤1,子弹疑一人所为。北京军区指挥部成立调查组,政治部主任傅剑仁查看地图,研究老山战线。参谋查部队日志,在79师263团区发现向小平失联40多天。老山猫耳洞里,他高烧昏迷,蜷缩岩缝,怀抱79式狙击步枪,枪管刻31道划痕,每道对应一次射击。8月他潜入战区,贴山崖攀爬,用匕首挑诡雷引线。在阵地布置观察和射击位后,开始行动。第一个目标是越军哨兵,他扣扳机后转移掩体。观察手曾怀志确认击毙,两人返回猫耳洞。此后晨雾中多次射击,目标有挑水炊事兵、测量侦察员、巡逻队士兵。越军察觉伤亡规律,日志记录:8月17日东南山坡击毙通讯兵,8月23日河谷西侧重伤炮兵观测员,9月5日雨雾击毙两名换岗哨兵。他转移射击位,吃压缩饼干喝雨水,伤口纱布包扎,与蛇蚊共处。9月18日暴雨后,高烧倒掩体。昏迷前闻搜索队声,架枪击发两次,第二发偏离。他爬回猫耳洞,衣服破损,皮肤蚂蟥痕。 救援部队找到向小平,他体温41度,作战手册记录31次狙杀:30次头部命中,1次偏离心脏3厘米。军医注射药物,担架队抬他后送,避敌观察点。战后统计,他防区越军伤亡率降70%,敌前沿哨所后撤2公里,炮兵观测效率降4成。这些变化减轻阵地压力,部队巩固防线。他伤愈回部队,获表彰。中央军委授战斗英雄和神枪手称号,全国报纸报道,称老山神枪手。他继续服役,完成任务。1989年轮战结束,随部队撤离老山,回后方基地。转业后,他到重庆海关工作,成为干部。日常处理文件检查货物,生活平静。那支79式狙击步枪陈列玻璃柜,枪管31道刻痕记录往事。同事难将温和男子与战场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