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被国际社会孤立了。因为11月的台风海鸥造成的灾害过于严重,菲律宾总统小马科

芸霄记史 2025-11-08 17:09:04

菲律宾被国际社会孤立了。因为11月的台风海鸥造成的灾害过于严重,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但是,竟然没有一个国家向菲律宾伸出援手,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这场台风从11月初生成,一路横扫菲律宾中部,风力高达15级,沿途房屋成片倒塌,道路被洪水冲断,电力通讯彻底瘫痪。   灾后第四天,小马科斯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请求国际社会伸出援手,可四处投去的求救信号,却换来了出奇的冷漠,十年前的“海燕”台风时,国际救援队还蜂拥而至,如今的“海鸥”灾情却无人问津,这让不少菲律宾人心拔凉。   从反应上看,西方国家虽然嘴上热情,行动上却相当保守。美国在灾前一周还高调宣布要售出55.8亿美元的F-16战机,可真正的援助只有25万美元,还只是通过联合国转的一笔象征性款项。   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都表态愿意帮忙,却迟迟不见物资落地,日本承诺的500万美元卡在繁复的审批流程,欧盟27国凑起来的150万欧元更显得微不足道。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以往的表现。2013年“海燕”台风、中国在24小时内捐出200万美元和万吨大米,还派出“和平方舟”医院船赶赴灾区。   2021年“雷伊”台风时,中国也送上400万美元的紧急物资,而这次,“海鸥”肆虐之时,中国只发表了一份简短声明,没有像以往那样提供迅速援助,这样的转变背后,藏着的是过去几年菲律宾外交风向的变化。   小马科斯政府上台后,明显更倾向西方,在南海问题上动作频频,不仅派出海警船在黄岩岛附近做出危险机动,还允许加拿大、法国军舰停靠苏比克湾。   今年七月,美军F-35A战机正式进驻菲律宾,两国举行针对性极强的军演,种种举动让中菲关系降到冰点。面对这样的外交态度,中国的克制和观望就不难理解了。   偏向西方不仅让菲律宾失去了邻国的善意,也让经济开始吃紧,中国原本是菲律宾香蕉、椰子等农产品的最大买家,如今订单却逐渐转向越南。   仅香蕉一项,就有二十万吨滞销烂在港口,果农只能拿着烂香蕉在总统府门口抗议,田里荒着,债却每天在涨,他们逐渐意识到,问题不是出在香蕉,而是出在外交。   更让人讽刺的是,菲律宾一直以为靠近美国等西方国家能得到更多保障,可等到真正的灾难降临时,这些“盟友”的援助显得极其冷淡。   美国可以在台前推销军火,却吝啬到只掏区区几万美元救灾款;欧洲国家的集体行动,更像是一场形式上的表态。菲律宾想换来的,是安全感和实惠,可实际得到的,却是一场场空头承诺。   相比之下,中国以往的救援更具现实意义,注重效率和实用,当灾区需要米粮药品时,就送去能立刻派上用场的物资,而不是漫长的外交程序。   事实摆在眼前,菲律宾的孤立不是国际社会的无情,而是自身策略的反噬,小马科斯政府在追求“大国平衡”的名义下,把棋下在了错误的一边。

0 阅读:0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