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盆在阳台上哭了三年的芦荟 母亲阳台上那盆芦荟,已经哭了三年。 每当夜深人静,我起来喝水,总能看见它的叶片上挂满水珠,在月光下闪着泪光。起初我以为是露水,直到某个失眠的夜晚,我亲眼看见一滴泪从叶尖渗出,缓缓坠落。 那是父亲走后的第三个月,母亲开始和芦荟说话。 “今天太阳真好,你得多晒晒。” “下雨了,我来把你挪进来。” “你瞧,我给你浇点水,你不能渴着。” 她说话轻柔,像对着婴儿。那盆芦荟就静静地听着,叶片在风中轻轻摇摆,仿佛在点头。 我们都没敢告诉母亲,那盆芦荟在哭。姐姐说,那是父亲回来看她。哥哥说,植物也有感情,它懂得母亲的孤独。而我,只是每次回家时,默默地给芦荟擦去眼泪,然后自己的眼泪落在它的叶片上。 三年了,母亲的头发从花白变成了雪白。而那盆芦荟,在泪水的滋润下,反而长得特别茂盛,厚厚的叶片饱满多汁,绿得发亮。 昨天,母亲打电话来,声音里有久违的轻快:“你们周末都回来吧,我做了桂花糕。” 我们陆续回家,惊讶地发现母亲的气色好了许多。阳台上的芦荟依然翠绿,但叶片上的泪痕不见了。吃饭时,母亲忽然说:“昨晚梦见他了。他说他在那边很好,叫我不要再对着芦荟哭了,说我的眼泪太咸,芦荟受不了。” 我们面面相觑,谁也没敢问母亲怎么知道芦荟在哭,或者说,怎么承认她自己一直在哭。 饭后,我独自站在阳台,仔细端详那盆芦荟。叶片肥厚,色泽鲜亮,丝毫看不出曾经夜夜垂泪的痕迹。母亲悄悄走过来,轻抚着芦荟的叶片: “我知道你们都知道它在哭。”母亲微微一笑,“其实不是我对着它哭,是它在替我哭。这三年,我把所有说不出的悲伤都告诉了它,它就用它的方式,帮我把悲伤流出来。” 她停顿了一下,目光望向远方:“直到前几天,我突然发现它不流泪了。那一刻我才明白,不是它需要我的倾诉,而是我需要它的眼泪。现在,我们都哭够了。” 风吹过阳台,芦荟的叶片轻轻摇曳,仿佛在点头附和。 原来,最深重的悲伤不需要安慰,只需要陪伴。就像那盆芦荟,它无法用言语安抚母亲的伤痛,却用三年的泪水,默默地分担了她的重量。 而治愈,往往就发生在某个平凡的清晨或黄昏,当你突然发现,那些以为永远无法承受的痛,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时间、被爱、被一盆会哭的芦荟,温柔地接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