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敢借,一个敢给,1995年,在安徽芜湖,穷表弟向富表哥借了250万,表哥毫不犹豫就拿出钱来,结果到了2022年,表哥因持有表弟公司的股份成为广州首富,而表弟早已成为中国首富。 1995 年安徽芜湖银行,吕向阳递出 250 万转账单时,柜台职员反复念叨:“能买广州二十套房!” 他盯着 “王传福” 三个字笑:“我表弟值这个价。” 这张单据,后来托起两位首富的传奇。 彼时没人预见,收款人会在 14 年后登顶中国首富,打造出全球新能源汽车巨头。 2009 年胡润富豪榜发布会现场,王传福握着 “中国首富” 奖杯,身后大屏显示 350 亿身家。 台下,吕向阳举着香槟冲他笑 —— 当年 250 万入股,如今已翻近四万倍,他稳坐广州首富。 这一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十万辆,成为全球新能源领域的 “中国名片”。 王传福在领奖台上说:“从造电池到造汽车,我们用 14 年证明中国企业的实力。” 台下掌声雷动,没人忘得了,1995 年深圳莲塘旧厂房里,他曾戴着防毒面具调配方。 1993 年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27 岁的王传福把辞职报告放在院长桌上,全院哗然。 彼时他已是 301 所最年轻的处级干部,主导的手机电池项目刚获部里表彰 —— 这是很多人一辈子的目标。 “我想南下造电池,做中国自己的新能源品牌。” 他的话让院长沉默良久,最终签字放行。 南下深圳后,他带着计划书跑遍 30 多家投资公司,却全被拒绝:“小作坊搞不出核心技术。” 走投无路时,他拨通表哥吕向阳的电话,那通电话,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 1987 年中南矿冶学院毕业典礼,王传福攥着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想起哥嫂凑学费的模样。 大学四年,他靠哥嫂寄的腌菜度日,却拿了四次国家奖学金,全部用来买专业书籍。 研究生阶段,他主攻电池材料研究,发表 12 篇核心期刊论文,其中 3 篇被国际期刊收录。 毕业时,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主动抛来橄榄枝,看中的正是他在电池领域的独到见解。 入职三年,他就牵头攻克 “无汞碱锰电池” 技术难题,打破国外企业垄断 —— 这是他首个行业突破。 1995 年深圳莲塘旧厂房,比亚迪成立当天,王传福带着 20 个工人立下誓言:“造最好的中国电池。 ” 头三年,他每天睡在厂房,反复调试电池配方,终于研发出充电快、寿命长的锂电池。 1999 年,比亚迪电池打入国际市场,成为摩托罗拉、诺基亚的核心供应商,年销量破亿块。 2002 年,比亚迪在香港上市,首日股价暴涨 45%,成为当年港股 “新能源第一股”。 上市钟声敲响时,王传福说:“这只是开始,我们还要造中国人买得起的新能源汽车。” 2003 年西安秦川汽车厂收购现场,王传福签下协议,跨界造车的消息震惊业界。 当时没人看好 —— 造电池和造汽车完全是两个领域,连投资人都劝他 “别冒险”。 可他力排众议,投入 10 亿研发资金,组建 500 人研发团队,攻克电动汽车核心技术。 2004 年,200 辆比亚迪电动出租车亮相深圳街头,“零排放” 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2008 年,巴菲特斥资 18 亿港币入股比亚迪,全球投资界第一次聚焦中国新能源企业。 如今,比亚迪全球门店突破 10000 家,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六年全球第一,年营收超 5000 亿。 王传福把哥嫂接到深圳,买了两套门对门的房子,嫂子张秀菊常去公司食堂看看:“三万人的饭,他都安排得妥妥的。” 2023 年胡润百富榜,他以 1300 亿身家排在第十六位,吕向阳仍以 1400 亿身家稳坐广州首富。 办公室里,王传福常盯着 1995 年那张银行转账单复印件,上面写着:“信任是最好的投资,奋斗是最好的回报。” 从安徽乡下的穷小子到全球新能源巨头掌舵人,他用 30 年证明:只要敢闯敢拼,中国企业家能创造无限可能。 主要信源:澎湃新闻——市值万亿,王传福表哥一笔回报5万倍; 新浪财经——广州首富吕向阳2年多赚1000亿:王传福的表哥,吕向阳成功背后,不只幸运投中了表弟,融捷股份频现关联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