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耳光大赛中国第一人也是探路者,代价是巨大的。赵鸿刚因重击被诊断肌肉嵌入骨头,

惜陈谈娱乐 2025-11-06 18:32:05

成为耳光大赛中国第一人也是探路者,代价是巨大的。赵鸿刚因重击被诊断肌肉嵌入骨头,每天需吃止痛药入睡,后续很可能留下后遗症。 2025年10月18日,这场号称“中国首场职业耳光大赛”在某直播基地开赛,赵鸿刚作为中方选手迎战外国对手。 比赛规则简单粗暴,双方轮流用手掌重击对方脸颊,无防护措施,以对方倒地或认输为胜。 轮到赵鸿刚防守时,外国选手一记重掌击中他的左侧颧骨,他当场晃了晃,随即晕厥过去,现场医护人员紧急施救2分钟才苏醒。 赛后CT报告显示,他不仅肌肉嵌入骨头,还伴随左侧颧骨骨裂,医生明确告知可能引发颞下颌关节脱位、视网膜脱离等后续问题。 赵鸿刚后来透露,参赛前他正因生意失败背负债务,赛事方承诺每场10万元出场费,却没说清可能的严重伤害。 反观国外同类赛事,俄罗斯耳光大赛要求选手佩戴护齿、头部护具,且每回合间隔需医护检查,防护规范远胜国内。 而这场中国赛事全程无任何防护装备,甚至没有专业运动医生驻场,所谓“竞技”实则是裸奔式的暴力对撞。 网友们看完直播炸开了锅,有人痛斥赛事方唯利是图,把运动员健康当流量筹码;也有人说这种暴力项目根本不配叫体育。 更关键的是,根据我国危险性体育项目管理规定,这类高风险赛事需提前向体育部门备案,而该赛事并未获得相关资质。 赛事方之所以敢顶风违规,本质是看中了“耳光对打”的视觉冲击,能快速吸引流量变现,至于选手安危则排在其次。 赵鸿刚的遭遇不是个例,近年来各类小众“博眼球赛事”层出不穷,从扇耳光到掰手腕猝死,都在透支体育的本质。 体育的核心是强身健体、传递拼搏精神,而不是把暴力包装成竞技,用运动员的健康换取观众的猎奇心理。 现在赵鸿刚不仅无法参加后续三场比赛,还面临高额医疗费,他想向赛事方追责,却发现当初的签约合同里没约定风险赔偿。 这件事也给我们提了个醒,任何号称“高薪竞技”的项目,只要涉及人身伤害且缺乏防护,背后大概率藏着陷阱。 希望相关部门能加强监管,严厉打击这类违规暴力赛事,也提醒大家不要为了短期利益,去挑战危害健康的所谓“项目”。 未来,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这类靠暴力博眼球的赛事终将被市场淘汰,毕竟真正的体育,从来不需要用伤害来证明价值。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或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25
惜陈谈娱乐

惜陈谈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