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号,美国国务院对外表态,强调虽然中国深圳将于明年11月举办APEC峰会,但“台湾应该享有全面且平等的参会资格”。那么如何看待美国的这个表态,明年的深圳APEC峰会,围绕台湾议题又会出现哪些交锋呢? 美国此时为台湾“站台”,其所谓“主持公道”的背后,是基于自身利益的深层算计,每一步均踩在国际规则的灰色地带。 首先,这是牵制中国的“低成本博弈”,当前美国在亚太地区面临多重压力,经济上需依托APEC框架维系区域影响力,军事上意图遏制中国发展。 以台湾议题为抓手,无需投入过多资源即可精准触及中国核心利益,迫使中国在外交、经济等多领域分散精力应对,这种“以小博大”的策略美国已娴熟运用。 其次,是为台湾分裂势力提供支持。近年民进党当局“谋独”动作频繁,但国际社会认同度持续下滑。 今年5月第78届世界卫生大会连续第9年拒绝涉台提案,使“台独”势力陷入焦虑。美国此时表态,意在为其打气,维持台海“不统不独”状态,将台湾继续作为牵制中国的“棋子”。 最后,是测试国际社会反应的试探性动作,美国试图观察APEC平台内有多少国家会附和其立场,同时试探中国的底线与反制力度。 这种模糊表态具备进可攻退可守的特点:若中国反制超出其预期,便炒作“中国破坏区域合作”;若中国反应温和,则进一步压缩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 美国表态刻意回避“一个中国”原则这一核心前提,以“全面且平等的参会资格”模糊表述混淆视听,本质是将经济合作平台政治化,打破长期形成的国际共识。 1991年,中国与APEC签署《谅解备忘录》,明确了台湾参与APEC的核心规则:台湾作为中国的一部分,以“中国台北”的名称作为地区经济体加入,只能派出负责经济事务的部长级人员出席会议,其“外长”“副外长”等政治官员不得参与。 这一备忘录从根本上界定了台湾在APEC中的地位,核心前提就是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1993年第一次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美国总统克林顿介绍与会代表时,清晰区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与“中国台北经建委主任”,明确了台湾的地区属性。 此后多年,台湾参与APEC始终遵循这一惯例,即便陈水扁当政时期,三次试图派政治人物参会,从“立法院长”王金平到“中研院院长”李远哲,均遭到主办国和中国政府的坚决抵制,最终只能按规则派出经济官员。 这些历史案例表明,台湾在APEC的参与资格已被严格限定于经济领域和地区属性范围。所谓“全面且平等的参会资格”,本质是突破《谅解备忘录》约束,将台湾从“地区经济体”升格为“主权实体”,完全违背APEC基本精神与历史惯例。 国际社会对这一规则的认同从未动摇。美国过去亦长期遵守该惯例,未提出过“全面平等参会”的说法。如今突然改口,显然出于地缘政治算计,而非修正规则,这种出尔反尔的行为暴露其霸权主义本质。 面对美国挑衅及可能出现的交锋,中国并非被动应对,具备足够底气与成熟应对策略,不会放任核心利益受损。 中国的底气首先来自规则优势。作为《谅解备忘录》签署方及明年主办国,中国可依据规则拒绝台湾不合理要求,任何突破规则的行为都是对APEC合作框架的破坏,中国反制具备充分法理依据。 2001年上海APEC峰会,中国坚定拒绝陈水扁参会要求,确保会议顺利进行,积累了丰富应对经验。 其次是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普遍共识,全球181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均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一部分。 更重要的是,中国具备足够反制手段,若美国执意推动台湾突破参会规则,中国可在APEC框架内采取反制措施,包括限制相关国家会议话语权、调整经济合作议题等。同时,在中美双边关系中,可在贸易、科技等多领域回应,让美国为干涉内政行为付出代价。 综合来看,明年深圳APEC峰会围绕台湾议题的交锋不可避免,甚至可能成为峰会焦点,但最终“台独”势力图谋及美国干涉终将落空。 从趋势看,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APEC历史惯例及国际社会普遍共识均决定,台湾不可能获得所谓“全面且平等的参会资格”。 美国表态虽能制造短期波动,但改变不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更阻挡不了中国统一的历史大势。 对中国而言,这场博弈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通过坚决维护核心利益,可进一步巩固国际社会对一个中国原则的认同,展现主场外交的底气与担当。对美国及“台独”势力而言,任何突破底线的行为都将遭坚决反制,最终自食其果。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任何外部势力都无权干涉。美国想拿台湾议题做文章,最终只会加剧自身在亚太地区的信任危机,而“台独”势力妄图借外部势力谋独,更是死路一条。 信息来源:美国务院帮腔:明年中方办APEC,台湾得“平等”参与 观察者网2025-11-06 1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