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15岁获得全美乒乓球公开赛季军,16岁考上大学。所谓刷盘子逆袭励志故事,不过是对普通人的“凡尔赛” 说起黄仁勋这个人,总让人觉得他的人生像是一部教科书级的硅谷传奇。高中阶段,黄仁勋开始显露头角。身材小、皮肤黑,常被同学当墨西哥人,但他不怯场,埋头学业,加入数学、计算机和科学俱乐部。成绩拔尖,两次跳级,十六岁就高中毕业。更绝的是体育天赋,1978年十五岁时,他参加全美乒乓球公开赛,在密尔沃基体育馆的青年组双打项目里拿下第三名。那时候乒乓球在美国不算主流,但他西北地区的潜力股标签已经贴上。导师Lou Bochenski夸他有职业潜质,差点就走这条路。但黄仁勋对科技更来电,球台上的反应速度后来全用在了芯片设计上。很多人听他讲这些,总觉得这是天才的闲暇消遣,可对普通人来说,十五岁全国第三已经是天花板了。 同一时期,他还得自力更生。十五岁起在波特兰郊区的Denny's餐厅夜班干活,从洗碗工干到服务员,一干就是五年,到1983年大学毕业。凌晨两点进厨房,盘子堆山,油腻残渣刷不完,手烫红了还得坚持。升上去后端盘子、倒咖啡,穿梭桌间,赚的钱一部分补比赛路费,一部分寄回家。移民家庭的常态,哪有不打工的道理?这经历他后来常提,说教会他金钱的分量和谦卑。但搁现在年轻人听,刷盘子逆袭听起来励志爆棚,其实黄仁勋那会儿已经全国乒乓季军在手,学业顶尖,普通人刷五年盘子都未必摸到大学门槛。他这故事一讲,就成了对大众的微妙凡尔赛——你以为是底层奋斗,实际是多线程并行的人生。 转眼1979年,十六岁生日刚过,黄仁勋考上俄勒冈州立大学,主修电气工程。选这儿因为州内学费低,校园在哥伦比亚河边,环境安静。他是班上最小的,看起来像小孩,但课堂上电路图一画就准,实验室焊接线路手稳。四年下来,1984年毕业,拿下学士学位。大学里他还遇上未来老婆Lori Mills,两人是工程实验室搭档,Lori比他大两岁。黄仁勋当时二十岁,就放话三十岁前要有自己的公司,这话成了他后来的动力源。毕业后直奔硅谷,第一份正经工作是LSI Logic的芯片设计师。面试了Texas Instruments和AMD,最后挑AMD,因为熟门熟路。每天洁净室里调试晶圆,戴护目镜观察蚀刻图案,团队会议白板上画架构。1985年转LSI,负责微处理器,夜里还兼斯坦福大学的硕士课,1992年拿下电子工程硕士。那几年他一边养家,一边设计AMD的芯片,生活节奏紧绷。 LSI的日子让他攒下关键人脉。1980年代末,他在那儿和Chris Malachowsky、Curtis Priem合作开发Sun Microsystems的图形加速卡。项目叫GX图形引擎,1989年上线,帮Sun营收从1987年的2.62亿美元翻到1990年的6.56亿。黄仁勋升到CoreWare部门总监,监督硬件生产。但Sun那边合作不顺,设计分歧闹得鸡飞狗跳,三人关系一度紧张。1990年Sun放缓脚步,黄仁勋他们仨决定单干,瞄准PC游戏的图形芯片市场。起初公司叫NVision,后来改NVIDIA,取拉丁文“invidia”意思,让对手眼红。 1993年2月17日,黄仁勋三十岁生日那天,他兑现了对Lori的承诺。两人五年前结婚,生了一儿一女,长子Spencer后来回NVIDIA做产品经理,女儿Madison管营销。生日后没多久,4月5日,三人在东圣何塞的Denny's餐厅碰头——黄仁勋故地重游,当年刷盘子的地方。桌上摊纸笔,聊3D图形空白,初始资金600刀,每人出200。律师要现金注册,黄仁勋签了公司章程,从那天起他就是CEO,尽管比伙伴年轻。LSI老东家Wilfred Corrigan帮忙拉投资,介绍Sequoia Capital的Don Valentine和Sutter Hill Ventures,够他们发工资开发原型。 NVIDIA起步磕磕绊绊,没经验的三人组,早期芯片用四边形渲染,市场不买账,差点崩盘。1990年代中,资金链断裂,只剩一个月工资,黄仁勋到处跑投资,停车场里调整领带进会议室推销愿景。关键转折是Sega投了500万刀,逼他们改三角形渲染,这步棋救命。1997年8月,RIVA 128芯片发布,发布会后台团队看演示画面转得飞起,总算喘口气。公司口号就此定调:“我们离破产只有三十天。”黄仁勋把早期苦日子当磨砺,说这锻造了领导力。1999年纳斯达克上市,他持3.6%股权,身家蹿到5000万,当年还拿安永高科技企业家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