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买高铁靠窗座位却遇“面壁座”,12306回应:“靠窗”意为靠近窗户一侧,并非紧邻窗户 据经视直播11月4日报道: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反映,她提前购买广州南至茂名的高铁3车厢1A号座位票,票面虽标注为“靠窗”,上车后却发现是并无窗户的“面壁座”。因观景体验不佳,她中途不得不站立乘车。该网友建议铁路部门细化座位标识,以便消费者选择。对此,12306与12327客服均表示将记录并反馈相关建议。 这堵墙隔开的何止是风景,更是消费者对铁路服务的信任。当乘客拿着“靠窗”车票却要面对冰冷墙面时,12306那句“靠近窗户一侧”的解释显得如此苍白。文字游戏玩得再溜,也掩盖不了服务粗放的实质。 花着同样的钱,有人欣赏窗外流动的山水画卷,有人只能凝视静止的白色隔板。这种体验上的天壤之别,绝不是一句“靠近窗户”就能搪塞的。铁路服务不该让乘客像开盲盒,全凭运气决定旅途质量。 看看社交平台上,遭遇“面壁座”的吐槽比比皆是。有位母亲带着孩子想看风景,结果三小时旅程孩子哭闹不止;有位摄影爱好者特意选窗位拍日出,最后只能对着墙壁发呆。这些真实的委屈,需要被认真对待。 12306将问题归咎于“理解偏差”,这个说法实在牵强。在普通人的认知里,“靠窗”自然意味着邻窗而坐。当多数人的共同理解与官方解释冲突时,该调整的是不是这个僵化的标准? 其实解决方案并不复杂。航空公司的选座系统能清晰显示每个座位布局,高铁技术如此先进,实现精准座位预览有何难?说到底还是服务意识欠缺,缺乏以乘客为中心的诚意。 有人认为这是小题大做,但细节最见真章。中国高铁里程已超过4.2万公里,硬件设施世界领先,若在服务软实力上掉队,实在可惜。每一个让乘客寒心的细节,都在消耗积累已久的好感度。 与其费心解释“靠窗”的定义,不如切实升级服务系统。在购票页面增加车厢实景图、用不同颜色区分座位类型,这些技术实现起来并不困难。关键在于是否真正把乘客体验放在首位。 这件事折射出的,是公共服务领域普遍存在的“定义权傲慢”。用专业术语否定大众常识,用规则解释回避问题本质。这种思维不改变,类似的消费纠纷还会不断重演。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