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8月,毛主席与越南胡志明主席在北戴河浴场交谈。摄影师侯波、警卫孙勇赶紧偷影。 1960年8月,胡志明率团访华,行程包括北戴河休整。毛泽东在那与胡志明进行非正式交流,焦点放在越南抗法胜利后的新挑战。美国在南方扶植傀儡政权,加大军事干预,中国提供战术指导和物资支持。会晤中,双方讨论边境后勤保障,中国承诺派工程队修路,运送武器和粮食。胡志明表达对奠边府战役援助的感激,那次胜利得益于中国炮兵技术和情报共享。毛泽东分享国内集体化经验,建议越南加强乡村自卫组织,分散敌方压力。 这次交流强化中越军事协作。中国后续增派顾问,培训越南部队使用山地炮和反坦克装备。胡志明提到南方游击队弹药短缺,毛泽东指示开辟陆路通道,绕过海上封锁。双方还谈及经济互助,越南借鉴中国土改模式,建立生产合作社,提高农业产量。会晤涉及国际形势判断,美国可能扩大介入,需共同监视动向。摄影师侯波和警卫孙勇捕捉影像,记录下这一刻,避免正式场合的拘谨。侯波作为中南海专职摄影师,积累丰富经验,这次抓拍成为珍贵档案。 会晤还触及互访安排,胡志明邀请毛泽东和刘少奇到越南,履行战时承诺。毛泽东表示类似邀约众多,优先刘少奇次年春季成行。双方确认援助清单,包括钢材和医疗用品,支持越南基础设施建设。这种务实合作,体现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摄影记录的瞬间,反映出两国领导在压力下的从容,奠定后续援助框架。中国通过北越向南方输送资源,维持游击战线稳定。 访华后,中越援助机制运转顺畅。中国派出专家组,协助越南矿山开发和铁路铺设。1963年刘少奇访越,胡志明接待,双方参观工厂和农场,签署协议,提供机械和化肥,推动南方斗争。越南军队依托地道网络,反击美军轰炸。中国志愿人员翻山越岭,运送补给,直至1973年巴黎协定。1975年越南实现统一,新政权巩固河内领导。 胡志明继续指导国家建设,强调农业和工业并进。1969年9月,他因心脏衰竭在河内逝世,享年79岁。遗体安放巴亭广场,全国举行哀悼活动。毛泽东则专注国内社会主义改造,推进水利和钢铁生产。1976年9月,他在北京因心肌梗塞离世,享年82岁。消息公布后,民众自发悼念,工厂停工鸣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