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沈伯洋之后,北京中公法律咨询中心主任陈中华建议立即对赖清德立案侦查!并追究其刑

易云的世界 2025-11-05 10:02:28

继沈伯洋之后,北京中公法律咨询中心主任陈中华建议立即对赖清德立案侦查!并追究其刑事责任以儆效尤! 2025年10月27日,北京中公法律咨询中心主任陈中华的一纸公开信引爆两岸舆论——建议立即对赖清德立案侦查,追究其分裂国家罪责。 这记重拳不仅撕开了民进党当局"法理台独"的伪装,更让国际社会看清:台湾问题早已超出政治博弈范畴,成为检验国际法治秩序的试金石。 七年前,赖清德以"务实台独工作者"自居时,岛内舆论还将其视为"政治清流"。如今再看,这个曾三次参选台北市长失败的政客,早已沦为破坏台海和平的"麻烦制造者"。 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期间,赖清德团队被曝出勾结外部势力伪造民调,其竞选资金中有38%来自不明海外账户。 更讽刺的是,他力推的"新台湾主义"教育改革,竟将日本殖民时期的"皇民化"教材重新包装,引发岛内学界集体抗议。 陈中华提出的立案依据,绝非空穴来风。1943年《开罗宣言》白纸黑字规定日本须归还窃取的中国领土,1945年《波茨坦公告》第八条重申此条款。 1971年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以压倒性多数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唯一合法代表,台湾作为中国省份的地位不容置疑。 这些文件构成国际社会公认的法理链条,连美国都曾在1972年《上海公报》中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大陆的法治行动早有先例。2024年大陆公安机关依法对"台独"分子杨智渊实施刑事拘传,其犯罪证据包括:组织"台湾国护照"贴纸活动、与境外分裂势力密谋等。 此次针对赖清德的立案侦查,正是沿用相同的法律框架。值得关注的是,台湾地区现行法律《刑法》第100条明确规定"意图破坏国家领土完整者,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这为大陆司法行动提供了双重法理支撑。 赖清德当局推动的"去中国化"经济政策,正在反噬台湾自身。2025年台积电赴美设厂计划曝光后,岛内半导体产业遭遇重创——12英寸晶圆代工报价暴跌23%,供应链企业裁员超2万人。 更致命的是,美国商务部突然修改出口管制条例,将台湾地区半导体设备列入"实体清单",导致岛内企业面临"断供"危机。 这种"割韭菜"戏码在历史上屡见不鲜。1895年日本割占台湾后,强制推行"工业日本,农业台湾"政策,导致台湾传统手工业崩溃。 如今美国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将台湾绑上战车,实则是要把台湾变成"半导体殖民地"。反观大陆市场,2025年前三季度台湾对大陆出口额达1860亿美元,占其总出口的42%。 若大陆启动《反分裂国家法》第18条,仅限制芯片代工一项,台湾GDP就可能萎缩15%。 面对赖清德的"以武谋独"叫嚣,解放军在台海周边的军事行动愈发频繁。2025年10月24日,解放军东部战区组织海空联合演练,东风-27高超音速导弹首次实弹试射,成功命中1500公里外移动靶标。 美国对台军售数据暴露其真实意图。2024年对台军售总额达230亿美元,但其中65%为库存武器,包括1980年代生产的F-16战机和"爱国者"导弹。 五角大楼内部文件显示,美军评估认为"台军现有装备仅够支撑两周常规战"。这种"用过期罐头打核战争"的荒诞,恰似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时,仍用零式战机对抗美军新型舰载机。 国际社会对"台独"的孤立日益明显。2025年联合国大会期间,181个国家重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欧盟委员会最新报告指出,若两岸统一,台湾半导体产业可立即获得1200亿欧元投资。 这种现实利益让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站队——2025年9月,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期间明确表示"反对任何形式的分裂行径"。 中国历史上,从无长期分裂而未统一的先例。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其水师仅有300艘战船,却能击溃荷兰殖民者的12艘铁甲舰。 这种以弱胜强的关键,在于顺应历史潮流。当今解放军已拥有福建舰航母战斗群和东风-41洲际导弹,综合实力远超当年。 台湾同胞的福祉始终是大陆考量的核心。2025年大陆出台《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修订版,明确台企在大陆可享受国民待遇。 厦门台商协会数据显示,已有超7000家台企入驻大陆自贸区,年产值突破2000亿美元。反观台湾地区,赖清德当局推动的"新南向政策"失败,赴东南亚投资台企亏损率达68%。 从1949年解放军炮击金门,到2025年东风导弹划破台海长空,历史的车轮从未停歇。赖清德的"台独"闹剧,就像1931年日本"满洲国"闹剧的翻版,注定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当大陆用经济发展筑牢统一根基,用军事科技铸就钢铁长城,任何分裂势力都不过是螳臂当车。正如郑和宝船七下西洋时,没人能阻挡中华文明向海图强的步伐——在民族复兴的今天,统一早已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来评论区聊聊。

0 阅读:0
易云的世界

易云的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