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大盘刚突破4000点,宁泉资本就选择了封盘。这事背后的市场信号也简单:这更多是部分私募保持理性审慎原则,选择保守控规模、而非盲目扩张的操作,本质就是自家业务的常规选择。要是因此说这是“市场见顶信号”,就有点不理性了。
宁泉资本的杨东,过去战绩亮眼、市场判断也准,这点没人否认,但“以前行”不代表“现在一定对”,过往成绩终究是过去式。更何况,私募和公募的机构实力压根不是一个量级——公募盘子大、覆盖广,对市场的影响力远大于私募,单靠一家私募的“看空动作”,根本撼动不了当前的市场趋势。
再说了,这轮行情本来就是“机构牛”,跟历史上任何一轮牛市都不一样:既没有全民炒股的狂热人气,也没有到处都是的非理性追涨,整个市场始终是延续低调、一步步往上推,节奏稳得很,完全没到那种“大家都不管风险,闭着眼买”的非理性阶段。所以现在就担心“市场到顶”,似乎太早了。
还有一点也很关键:不管是普通个人投资者,还是再优秀的操盘手,就算以前对市场判断再精准,也没法保证这种眼光和所做决策能一辈子延续准确。人的判断,跟当时自己的精神状态、身体健康紧密相关。为啥说“奋斗要趁年轻年富力强时候”?年纪大了,身体状态下滑,精力也不如从前,对整体经济大势的敏感度和判断能力,难免会打折扣。而市场很多人之所以经常看走眼,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太迷信“过去的权威经验”,把前人的旧成绩当成了现在的“免错金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