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的态度,俄方这次终于看明白了!俄专家直言:中俄并非军事同盟,俄罗斯一位专家突

御史流芳悠久 2025-11-04 16:14:24

中方的态度,俄方这次终于看明白了!俄专家直言:中俄并非军事同盟,俄罗斯一位专家突然放话,称中国算不上真朋友,甚至暗示普京可能会转向美国,这番话,在“中俄友谊无上限”的背景下,格外刺耳。   最近俄罗斯一位专家的话在网上引起了不少讨论,说中国算不上俄罗斯的真朋友,甚至暗示普京可能会转向美国。这话一出来,跟平时大家常说的“中俄友谊无上限”放在一起,听着确实有点刺耳。   尤其是在西方对俄罗斯制裁层层加码的时候,这种说法难免让人猜测,中俄这对看似亲密的伙伴,是不是真的出了什么问题?其实要是仔细琢磨琢磨中俄关系的本质,再看看双方实际的做法,就会发现这事儿压根不是表面听着那么回事,所谓的“失落”更多是对中俄关系定位的误解。   中俄从来就不是军事同盟,这一点不管是中国还是俄罗斯,官方都说得明明白白。2024年两国建交75周年的时候,还专门发了联合声明,明确说了当前的中俄关系超越冷战时期的军事政治同盟模式,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   王毅也曾经总结过中俄关系的三大特质,其中一条就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这可不是什么临时起意的说法,2001年签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就为这种关系定了调,这么多年一直没变过。   可能有人会问,既然关系好,为啥不能搞军事同盟?这就得说到中国的外交底线了,中国这几十年一直奉行不结盟政策,不是针对俄罗斯,而是从始至终的原则。   冷战的时候,结盟搞对抗的教训太深刻了,把自己绑在别人的战车上,最后只会得不偿失。对中国来说,不管跟哪个国家关系再好,都得保持自己的战略自主,不能因为要支持别人就把自己拖进冲突里。   俄罗斯其实也明白这一点,他们自己也是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要是真搞军事同盟,对俄罗斯来说同样是束缚,这不符合两个大国的根本利益。   再说说援助的事儿,那位专家提到俄罗斯希望中国承担更多责任,而中国只给人道援助不搞军事援助,这确实是事实,但得搞清楚中国为啥这么做。   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从冲突一开始就没停过,又是冻结资产又是切断供应链,俄罗斯日子不好过是真的。中国作为朋友,肯定不会坐视不管,但帮忙得有章法,得符合中国的外交原则。   中国给的人道援助可不是小打小闹,从食品药品到民生物资,都是俄罗斯老百姓实实在在需要的,这些援助解决了不少燃眉之急。可要是涉及军事援助,性质就完全变了,不仅会违反中国的中立立场,还会给西方制裁中国找借口,最后反而会损害中俄合作的大局面。   其实俄罗斯真正需要的,不只是一时的军事援助,而是长期稳定的合作环境和产业链支撑,这方面中国从来没掉过链子。   就拿经贸合作来说,西方断了俄罗斯不少贸易渠道,中国就成了俄罗斯最重要的合作伙伴,能源、农产品、工业品的贸易量蹭蹭往上涨。还有金融领域,双方一直在推进本币结算,就是为了摆脱美元的束缚,避免被西方卡脖子。   这些合作比一时的军事援助更管用,是在帮俄罗斯构建长期的抗风险能力,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支持。   至于说“政治支持不够”,更是站不住脚。看看联合国的投票就知道,在涉及西方单边制裁、干涉别国内政的议题上,中俄几乎每次都站在同一立场,一起反对西方的霸权行径。   2024年的联合声明里,双方就明确表示要共同反对美国搞全球反导体系、美英澳核潜艇合作这些破坏稳定的做法,还一起推动构建多极化世界秩序。   要知道,这种政治协作可不是嘴上说说,是要共同面对西方压力的。中国在国际上一直帮俄罗斯发声,反对西方把冲突责任全推给俄罗斯,这种政治支持既坚定又有分寸,既维护了朋友的利益,又守住了自己的原则。   那位专家之所以会有“失落感”,可能是没看清当前的国际形势。俄罗斯面对西方的压力,希望能有更直接的支持,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中国的外交策略从来都是立足长远。   要是中国真的突破不结盟底线,直接提供军事援助,只会让局势更加升级,西方会更有借口联合起来围堵中俄,到时候反而会让俄罗斯陷入更困难的境地。   中国保持中立不是不支持,而是用更智慧的方式支持,既帮俄罗斯缓解压力,又不让局势失控,这才是负责任的做法。   再说所谓“普京转向美国”的说法,简直是没谱的事儿。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都快到骨子里了,又是制裁俄罗斯的企业,又是援助乌克兰,双方的矛盾根本没法调和。   而中俄之间的合作是全方位的,不只是政治和经济,人文交流也搞得热火朝天。2024到2025年是中俄文化年,红场都挂起了中国年的装饰,中俄游客还能免签互访,学中文的俄罗斯学生都排不上号。   这种深入民间的友谊,可不是说转向就能转向的。俄罗斯外交学院的奥列格·伊万诺夫就说过,人文交流是维系俄中关系韧性的重要纽带,未来前景很好,这才是俄罗斯学界的主流看法。

0 阅读:72
御史流芳悠久

御史流芳悠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