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张女士为儿子订婚,花7150元买了11件海之蓝,订婚当天送亲家6件,剩下5

芹姐说法 2025-11-02 16:08:57

河南,张女士为儿子订婚,花7150元买了11件海之蓝,订婚当天送亲家6件,剩下5件用于订婚宴。不料订婚宴上众人喝完身体不适,一周后亲家反馈酒是假的。张女士三次找卖酒老板理论无果,便拿剩余7瓶去市监局检测,结果显示商标等是假的,11件酒同批次。张女士要求退一赔三,老板娘却拒不赔偿。 张女士的儿子马上就要在9月29号订婚了,这订婚可是家里的大事,张女士忙得晕头转向。在河南当地,订婚有个习俗,得给亲家送酒,这送酒可不是随便送送,得讲究个排场。 张女士琢磨着,得买些好酒,不能让亲家觉得自家小气。于是她来到了一家卖酒的店铺,一眼就相中了海之蓝。 她想着这酒牌子响,口感也不错,用来订婚正合适。和老板一番讨价还价后,张女士花了7150元,买了11件海之蓝。 订婚那天,张女士的儿子带着精心准备的礼物,还有那6件海之蓝,去了女孩家。女孩家的人看到这酒,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剩下的5件酒,就留在了订婚宴上,准备让大家好好品尝一番。 订婚宴上,大家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不断。酒过三巡,气氛越来越热烈。可这酒喝着喝着,大家就感觉不对劲了。有的人开始头晕,有的人觉得胃里难受,还有人直接呕吐起来。 张女士自己也喝了不少,当时她只觉得脑袋晕乎乎的,以为是自己太高兴,喝多了。她也没太在意,还安慰大家说,今天高兴,多喝点没事。 可到了第二天,张女士就感觉身体不对劲了,头疼得厉害,还浑身没劲。她去医院打了吊瓶,这才稍微好受了一些。 当时大家都以为是高兴喝多了,没往假酒上想。毕竟这酒是在正规店铺买的,而且包装啥的看起来也没问题。可一周后,亲家那边传来了消息,让张女士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 亲家委婉地告诉张女士,他们怀疑这酒是假的。原来,亲家那边的人在订婚宴后,又连续喝了一周这酒,结果身体一直不舒服。他们觉得这酒肯定有问题,不然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张女士一听,又气又急。她赶紧跑到卖酒的店铺,找老板理论。她跟老板说,这酒喝了大家身体都不舒服,肯定是假的,要求老板给个说法。可老板却一口咬定,这酒绝对是真的,不可能有问题。 张女士不信,她觉得老板是在狡辩。于是她又去了两次,每次都和老板据理力争。可老板就是死不承认,还说张女士是无理取闹,想讹他的钱。 张女士没办法,她决定自己去证明这酒是假的。她想起家里还剩下7瓶酒,就拿着这些酒去了市监局。她跟工作人员说明了情况,请求他们帮忙检测一下这酒到底是不是假的。 市监局的工作人员很重视这件事,他们立刻对这7瓶酒进行了检测。没过几天,检测结果就出来了。 结果显示,这些酒的商标等都是假的,而且这11件酒都是同一批次的。也就是说,张女士买的这11件海之蓝,全是假酒。 张女士拿着检测报告,再次找到了卖酒的老板。她把检测报告递给老板,气愤地说,现在证据确凿,你还有什么话说。她要求老板按照法律规定,退一赔三。 可老板娘却耍起了无赖,她拒不赔偿,还说张女士是故意找茬,想敲诈他们。 张女士心里委屈极了,她觉得自己只是想要一个公道。她没想到,自己为了儿子的订婚宴,精心挑选的酒,竟然是假的。这不仅让她在经济上遭受了损失,还让她的面子也挂不住。 那么,卖酒的店铺老板,应如何被处罚才合理呢? 张女士为儿子订婚,在老板店铺花7150元买了11件海之蓝,结果这酒是假的,大家喝了身体不适。张女士要求老板退一赔三,老板娘却拒不赔偿。 老板的行为,侵犯了张女士作为消费者的多项权益。 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8条,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真实情况的权利。 老板卖给张女士假酒,没如实告知酒的真实情况,侵犯了她的知情权。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0条还规定,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公平交易要求商品质量合格、价格合理等。 老板卖假酒,这明显是不合格的商品,破坏了公平交易。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价款的三倍。 老板卖假酒,这就是典型的欺诈行为。张女士花7150元买酒,按照这条规定,老板应退还7150元货款,并且额外赔偿三倍价款,也就是7150×3 = 21450元。 老板娘拒不赔偿,这种做法是违法的。 张女士有市监局的检测报告作为证据,这能充分证明老板卖的是假酒,存在欺诈行为。 老板不能因为自己的错误,逃避法律责任。 如果这起案件进入诉讼程序,将会根据上述分析和证据,判老板承担退一赔三的责任。 因为法律明确规定,经营者在欺诈消费者时应承担的赔偿责任,证据也确凿地证明了老板的欺诈行为。 做生意要诚信经营,不能卖假货坑消费者,一旦被发现,不仅要承担法律责任,还会失去信誉。

0 阅读:43
芹姐说法

芹姐说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