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3年,俄罗斯才打明白:原来击溃敌人基本上没用,还得学中国的歼灭战! 不是打不过,是打不完。仗打到今天,俄军终于发现,敌人退了不等于完了,打跑了不如打没了。 这一点,中国几十年前就明白了,可俄罗斯,硬是耗了三年,才后知后觉。 俄罗斯原以为乌克兰只是个跳梁小丑,开战三天就能打服,结果三年了,还在顿巴斯拉扯。 每向前推进一公里,都像在挖自己战壕。不是武器不够,不是兵员不行,而是脑子里那套“击溃战”根本不对路。 最初几个月,俄军像玩快闪突击,坦克一波波地冲,空军一轮轮地炸,打得乌军满地找掩体,基辅都差点被围。 但就是没咬住,没吃掉。乌军哪怕被打散了,还能靠西方输血,几天就又聚起来。 你打它后退,它转头就反扑,你轰它阵地,它换个地方再来。这不是战争,这是打地鼠。 三年过去,前线还卡在乌东那一条线上,俄军每前进一步都要堆出一堆尸体,乌军却总能从后方拖出新兵。 问题不是打得不狠,而是打得不准。打你一拳,没打死你,还让你有时间喘气,这样的战争打十年都不会结束。 俄罗斯自己也开始反思了。普京在十月的一次闭门军情会上罕见发火,怒斥某些将领“战术僵化、思维老旧”。 他没点名,但所有人都知道,这话是说给总参谋部听的,打仗不是挪棋子,是要把敌人的棋子全吃掉,而不是逼它退几步就算赢了。 而最能说明问题的,是2025年乌军“蛛网行动”的展开。你打我战壕,我绕你腹地。你炸我阵地,我打你本土。 俄军明明已经在赫尔松与阿夫迪伊夫卡取得阶段性胜利,可乌军却能用无人机精准袭击俄罗斯本土的燃油基地、雷达站、火车站,甚至炸到了图拉的军工厂。 一个“被击溃”的敌人,居然还能反咬一口,这算什么胜利? 问题出在战术理念上。俄罗斯军方那套从苏联时期继承下来的思维,太保守,太缓慢,太“面子工程”。打仗讲究的是歼灭,而不是“吓退”。 敌人只要还活着,就能卷土重来。你不把它打残打废,它就会想方设法活过来。 看看库尔斯克那边的朝鲜部队,战斗打得干脆利落。人还没靠近,炮火已经把对方阵地削平了。 冲锋一出手,直奔敌军指挥部,不给喘息的机会。被击溃的敌人不是后撤,而是被直接剿灭。这才叫作战目标,这才叫战争效率。 很多人以为朝鲜是“野蛮打法”,但你细看,恰恰是它们战术最为明确。 没那么多花活,没那么多顾虑,一句话:干掉对方比吓退对方更重要。 这其实和当年中国军队在朝鲜战场上的打法如出一辙。 中国人一开始就明白,战争不是比谁跑得快,是看谁还站着。 打仗不是吓唬对方撤退,而是一口一口地吃掉对方的兵力,消灭它的有生力量。 你打掉它的人,它就补不上,你只打掉它的阵地,它明天还能再来。 而俄军呢?还在拿着火炮轰空阵地,还在为推进几公里庆功。 2024年他们收复了4500平方公里,看上去风光,但你去看乌军的重建速度,有的旅不到两个月就重整了。 信息化时代,靠“夺地”来打分的战争,是落后的。 更致命的是,这种“击溃而不歼灭”的打法,正在拖垮俄罗斯本身。战争不止烧钱,烧的是人,是士气,是国力。 你每打一仗,就要补给一次,运输一次,动员一次。三年下来,俄罗斯的国防工业都快被榨干。 2025年6月,俄罗斯财政部罕见公开表示,年度国防开支已突破GDP的7%,创下冷战后的最高纪录。 卢布汇率一度跌破120关口,莫斯科地铁票价都涨了两次。社会不满开始蔓延,年轻人逃兵役的现象愈演愈烈。你还没打赢,自己先吃不消了。 而与此同时,那些被你“吓退”的乌军,却在欧美的帮助下,越打越像样。美国换了总统,特朗普嘴上喊着“和平”,但武器没少给。 德国、英国、日本都在追加军援。你打的是乌克兰,可你面前站的是整个北约。 所以俄军现在也开始学聪明了。2025年秋季攻势,他们不再大兵团推进,而是重点围歼。 集中火力打一个点,不是为了逼敌退,而是为了让敌人“再也站不起来”。 哈尔科夫郊区的包围战就是个例子,三个旅被切断补给线之后没能撤退,整编部队直接被歼灭。 但这步棋,走得太晚。歼灭战不是一朝一夕能学会的,尤其是在军队体系早已习惯“击退即胜”的情况下。 俄军要彻底转型,靠的不是一场反思会议,而是系统性的大清洗。 而更深层的问题,是俄罗斯还没想明白自己到底要什么。是想打赢,还是想撑到谈判桌? 如果目标是“和平”,那就别拿“胜利”当借口继续拖下去;如果目标真是“胜利”,那就别再幻想“敌人会自己倒下”。 战争不是比谁更坚持,而是比谁更狠。你不把敌人打没,它就会把你拖垮。 这是中国几十年前就在朝鲜战场上用鲜血换来的经验,但俄罗斯,硬是打了三年,才明白这个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