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会和美国“G2共治天下”,中国的追求写在天安门上 别把握手当成认命。中国愿意沟通,不代表要和美国共治世界。G2,从来不是中国的设计,而是美国的幻想。 10月30日,特朗普在社交平台全大写发文——“G2即将召开!” 他把中美高层会晤直接包装成“共治全球”的盛事,还故意选在韩国釜山,试图拉出一个地缘政治的舞台背景。 美国用“共治”之名,试图让中国分担它无力承担的全球责任。 2008年金融危机时,美国彼得森研究所率先提出“中美共治全球经济”的G2构想。 当时的奥巴马政府也短暂接纳过这个提法,希望中国出手购买美债、拉动全球复苏。 可一旦美国缓过劲来,立刻翻脸不认人,转而拉起围堵中国的G7小圈子,鼓吹“印太战略”,搞供应链脱钩。 G2,从来只是美国在危机时刻抛出的缓兵之计。 到了2025年,特朗普旧招重施,只不过这次的经济困局更难收场。 美联储连番加息压不住通胀,汽车工人罢工、农民大豆滞销、芯片业反噬,几乎每一个行业都在为贸易战买单。 4月启动的“全球关税战”让欧盟商品被征收高达50%的税率,直接导致道琼斯指数暴跌、美元信用动摇。 IMF将全球增长预期从3.2%下调至2.8%。美国自己折腾不清,却又扯着中国的袖子喊“共治”,这不是合作,是卸责。 中国不接受G2,因为那是一个不对等的陷阱。美国所谓的“共治”,从来没有权力分享,只有责任转嫁。 让中国去劝俄乌停火,让中国买美债救市,让中国稳定全球供应链,但同时继续维持对华的科技封锁、关税壁垒、“国家安全”借口不撤、对台军售不断。 这种“合作”,只让人想到一个词:单边霸凌的升级版。 更深层的拒绝理由在于,中国不可能背叛自己的立场。中国是全球南方的一员,不是美式霸权的合伙人。 接受G2,就意味着中国要脱离发展中国家的阵营,这不仅违背了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自信,更将动摇中国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天然信任。 中国不走G2的歧路,而是走真正的多边主义。 10月3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记者会上强调,中国始终支持联合国为核心的平台机制,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 在巴以冲突中,中国推动安理会通过停火决议,促成巴勒斯坦各派在北京签署《北京宣言》,是目前唯一一个被冲突双方同时感谢的大国。 在金砖扩员进程中,中国主张“平等发展权”,打破美元主导规则。 在2025年G20外长会上,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缺席,中国外长王毅却提出“团结、平等、可持续”的多边主义路径,赢得了多数国家的掌声。 这是中国的选择:不是与美国共治,而是与世界共赢。 美国希望通过G2“拉中国上桌”,但中国早已不是吴下阿蒙。 2025年的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制造业产值超过美日德之和,粮食自给率突破95%,5G专利全球第一,新能源电池出口全球占比超60%。 特朗普的关税战不但没压住中国,反而催生了中国更强的内需市场和更高比例的自主技术突破。 稀土出口管制、电动汽车出口提速、国产芯片加速上量,反制手段不再是口头警告,而是实打实的全球影响力。 当美国在APEC会议上被盟友“放鸽子”,印度总理莫迪缺席、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前离场,G7的“核心圈”已开始松动。 反观中国,主办的上合峰会、金砖峰会、进博会吸引了超过80个国家元首与部长级代表。 中国的“朋友圈”在扩容,而美国的朋友圈在缩水。 这场力量的转移,不是靠一场G2会议就能扭转的。特朗普可以发帖喊话,但中国的回应写在天安门上。 那两行红色标语,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这不是口号,是中国外交哲学的终极宣言。 世界不是一张桌子,只能坐两个人。世界是一个广场,要有人搭台、有人唱戏、有人议事。 G2不过是冷战思维的回光返照,中国看得清楚,也走得坚定。 中国不想主导世界,也不接受被主导。中国的目标是推动全球治理走向平等、包容、合作、共赢。 这种力量不靠胁迫、不靠输出模式,而靠真实的发展、真实的伙伴关系。 所以,哪怕特朗普再高喊“G2”,中国也不会应声而上。 因为我们知道,一个真正的领导者,不是靠站在世界中心发号施令,而是靠站在人民身边共商未来。 当美国还在计算所谓“遏制成本”,中国已经用“一带一路”的十年实践告诉世界:真正的尊重,不是靠权力换来的,而是靠信任赢得的。 真正的合作,不是你输我赢的博弈,而是你强我也强的共进。 G2不是未来的答案。未来的答案,写在天安门上,也写在中国走过的每一步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