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际舞台上有个声音格外引人注意,新加坡总统竟然直接对中国提出要求,说要是想维

薛彤作琴 2025-11-01 11:32:36

最近国际舞台上有个声音格外引人注意,新加坡总统竟然直接对中国提出要求,说要是想维护全球和平,中国得放弃 “过度的自给自足政策”。 要理解新加坡的这番表态,得先看看它自身的处境。新加坡是个典型的外向型经济体,国土面积小、资源匮乏,90% 以上的物资都要靠进口,经济发展完全依赖全球供应链的顺畅。 比如它的石油炼化产业,原料几乎全靠从中东、东南亚进口,加工后的产品又要出口到全球各地;就连日常吃的蔬菜,都有超过一半来自马来西亚和中国。 对新加坡来说,全球贸易和供应链一旦断裂,经济就会立刻受到冲击,所以它对任何可能影响全球经济协作的政策,都会格外敏感。 新加坡总统提到的 “过度自给自足政策”,其实针对的是近年来一些国家为了应对供应链风险,开始强调 “本土生产”“自主可控” 的趋势,中国在部分领域的布局也被纳入其中。 比如在芯片领域,中国加大了本土研发和制造的投入,从设计软件到生产设备都在努力突破;在能源领域,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进口化石能源的依赖;在粮食领域,始终守住 18 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主粮自给率稳定在较高水平。 这些举措原本是为了保障自身发展安全,可在新加坡看来,要是各国都过度追求 “万事不求人”,就会导致全球产业链分工被打破,原本高效的协作模式变成各自为战,最终推高全球商品成本,甚至引发经济摩擦,而经济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又可能影响国家间的关系,进而威胁全球和平。 不过得说清楚,中国强调的 “自给自足” 并非 “闭关锁国”。就拿新能源产业来说,中国虽然在光伏组件、锂电池生产上占据全球领先地位,但依然大量进口高端设备和关键原材料,同时也把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去年中国光伏组件出口量占全球总量的 70% 以上,锂电池出口额突破千亿美元。 中国提出的 “双循环” 战略,核心是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并不是要切断和全球的联系,而是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更好地参与全球合作。 新加坡总统担心的 “过度”,更多是对 “自给自足” 可能走向极端的一种预判,而非针对中国当前的政策本身。 新加坡之所以敢这么直白地发声,还有个深层原因是它在全球经济中的特殊角色。作为连接亚洲和欧美市场的重要枢纽,新加坡一直致力于推动自由贸易,比如它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积极推动者,也是全球首个与中国签署自贸协定的东盟国家。 这些年它见证了中国通过参与全球贸易实现快速发展,也清楚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性 —— 中国是全球 12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近 30%。在新加坡看来,中国的政策走向会直接影响全球经济格局,所以才会主动站出来表达担忧。 现在全球经济正处于一个敏感时期,疫情后供应链重构、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让不少国家都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策略。 新加坡总统的这番表态,本质上是希望中国能在保障自身安全和维护全球协作之间找到平衡,毕竟对高度依赖全球贸易的国家来说,一个开放、协作的全球经济体系,才是实现和平与发展的基础。而这种观点,也代表了部分外向型经济体对当前全球经济趋势的担忧,值得大家关注和思考。 官方信源及链接: 中国政府网(关于双循环战略解读):-05/23/content_5519278.htm 新加坡外交部官网(新加坡总统相关讲话摘要): 世界贸易组织官网(全球供应链相关报告):

0 阅读:11

猜你喜欢

薛彤作琴

薛彤作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