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美国欠中国的钱还不上,中国居然把“欠条”转手卖给另一个也欠美国钱的国家,对方拿人民币买下,直接拿去抵债。 这里说的“欠条”,其实是中国手里持有的美国国债,大概七千多亿美元。早年买这些国债,是觉得美国国家信用靠谱,能让外汇储备保值。 可现在美国的债务早就崩到了38万亿美元,比全年GDP还高,根本不是能踏实还钱的样子,全靠发新债还旧债拆东墙补西墙,之前还闹过债务上限危机差点违约。 更别提美元汇率忽上忽下,这些国债藏在手里每天都在悄悄缩水,美国还动不动拿制裁、冻结资产说事,这“欠条”早成了烫手山芋。 中国没像咱们平时见的那些催债的人似的,追着美国要债,更没打算一下子把手里的美债全抛出去——真要是这么干,市场肯定得被砸乱,到时候咱自己手里的资产也得跟着贬值,那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反而中国把目光放在了沙特、阿根廷这类有点特殊的国家身上。你想,这些国家一边欠着美国的钱,另一边又跟中国做着不少生意,手里还攒着不少人民币。 这样的国家,正好能跟中国的需求对上,后续的操作也能顺顺当当推进。 于是一套顺畅的操作就成了:中国把部分美债转让给这些国家,对方不用掏美元,直接用人民币付款。 拿到美债后,这些国家就能去找美国,用这“官方欠条”抵消自己的债务。美国还没法不认,毕竟这是自己发行的国债,不认就等于砸了自己的国家信用招牌。 对中国来说,手里的“风险欠条”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人民币,资产活了起来,既降低了美债违约风险,又避开了美元波动的坑。 这些年中国没闲着,一直在为这步棋做铺垫。比如把CIPS跨境支付系统做得更完善,还跟不少国家签了本币互换协议,早就把人民币在国际上流通的路给铺顺了,所以这次转手美债的操作,其实是顺理成章的事儿,一点都不突兀。 而且中国还在悄悄增加黄金储备,从之前只占外汇储备的2%,慢慢提到了7%。这么做也不是随便买着玩,就是想给手里的资产多上道保险,不管国际金融形势怎么变,手里有硬通货心里就不慌。 对那些受让国来说更是划算。阿根廷常年缺美元还外债,用现成的人民币买美债抵债,省了换汇的成本和麻烦;沙特一直想降低对美元的依赖,用人民币交易美债,既能对冲风险,还能靠中国背书保障资产安全。 大家各取所需,唯独美国落了个被动。 最关键的一点是,这么一操作,人民币在国际上能管的事儿越来越多,慢慢往结算中心的位置靠了。以前不管是国家间做生意,还是还外债,都得盯着美元,美元说咋样就得咋样,没别的选择。 可现在不一样了,越来越多国家发现,人民币不光能买国债,还能抵欠别人的外债,用处越来越大,也就更愿意留着人民币了。 你看数据就知道变化多实在:以前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里占了71%,几乎是绝对主导,现在跌到58%了;反观人民币,以前才占1.5%左右,现在都涨到3.2%了。 虽说现在还没法跟美元比,但这涨落之间,明眼人都能看出风向在变,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分量确实越来越重了。 这种模式还在快速复制,南美、中东、东南亚的国家都开始学着绕开美元,用人民币或者货物直接结算。 中国拿到的人民币,又能去买阿根廷的大豆、巴西的锂矿,既满足了国内需求,又帮这些国家盘活了经济,形成了良性循环。 说到底,这不是简单的“债来债去”,而是中国用智慧重构金融秩序的一步大棋。不靠强硬手段,全凭结构设计和信任积累,就让美元霸权的根基慢慢松动。 这是十年磨一剑的战略布局,把被动等待还钱的局面,变成了主动制定规则的格局。 全球金融的中心早就不是铁板一块了,美元地位还在,但控制力已大不如前。中国从“最大债主”变成“规则参与者”,这波操作既保了自己的资产安全,又给其他国家指了条新路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