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坦桑尼亚之前为了向英国和日本示好,突然就取消了和中国合作的100亿美元

栗頿聊 2025-10-30 16:50:07

2019年坦桑尼亚之前为了向英国和日本示好,突然就取消了和中国合作的100亿美元巴加莫约港项目,可六年过去了,港口还是一片空地,2025年10月,坦桑尼亚政府干脆拿出220亿先令,又来请中国企业参与这个项目!这是何必呢?   2013年,坦桑尼亚与中国签署合作协议,其核心动因源于达累斯萨拉姆港的困境。当时该港口拥堵严重,仅因运营效率低下,每年就给坦桑尼亚造成2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急于推动经济发展的坦桑尼亚,因此迫切希望建设巴加莫约港,以突破物流瓶颈。   巴加莫约港并非普通港口项目,而是定位为东非地区最大的深水港。项目规划中,除港口本身外,还配套建设铁路与工业园,设计年吞吐量高达2000万标箱。   一旦建成,该项目将带来多重价值:不仅能创造15万个就业岗位,拉动坦桑尼亚GDP增长3%,还可解决本国天然气出口难题,并缓解周边国家的物流压力。   在合作落地层面,中国展现出务实态度,联合阿曼基金共同参与,既提供资金支持,也输出技术力量,甚至明确了99年的运营权细节。   2015年,项目举行奠基仪式,标志着正式启动,当时相关设备与前期资金已全部送达施工现场,为后续建设奠定基础。   再说,中坦之前就有交情,坦赞铁路、班古洛供水项目,都是中国帮着建的,按理说这项目稳稳妥妥的。   可偏偏2015年坦桑尼亚换了总统,马古富力上台后就变了调。他想在老百姓面前立起“保护国家主权”的形象,就拿这个港口项目说事,觉得99年运营权像“卖国家利益”。   正好那时候英国和日本凑上来,嘴上说得特别好听,承诺给“低成本建设”“低息贷款”,还说没什么附加条件。   坦桑尼亚一听,觉得这是个好机会,既讨好英日,又能迎合国内的民族情绪,2019年干脆就单方面撕了和中国的协议。   结果呢?英日的承诺全是“画大饼”。英国就派了几个人来搞“技术咨询”,说要设的“基础设施基金”连个书面方案都没有。   还拿环保当借口,又是测海龟栖息地,又是搞环境评估,折腾两年啥实质进展没有,后来一算成本,说要涨到80亿美元,立马就缩回去了,总共投的钱不到3亿,还大多是象征性的援助。   日本更不靠谱,就办了几期短期工人培训,设计的地基方案压根不适应非洲的热带地质条件,连试都没法试。2020年疫情一爆发,直接撤得干干净净,连跟港口相关的实际投资都没有。   这六年,坦桑尼亚可遭了罪。巴加莫约港工地荒在那儿,中国之前运过去的设备风吹日晒全锈了,配套的工业园、铁路计划也泡了汤。   经济一路下滑,GDP增速从7%掉到2%,比东非平均水平低了不少。外国投资者不敢来了,2019到2021年,外国直接投资少了40%,外贸额降了12%,一年光贸易额就少了10多亿美元,国际信用评级也跌到了CCC+。   老百姓的日子更不好过,15到24岁的年轻人失业率涨了3个百分点,好多人只能打零工,有的还得跑到肯尼亚找活干。   海边的渔民本来盼着港口建起来能做些周转生意,结果现在渔获烂在船上都卖不出去,5000多个原本等着在港口上班的工人也没了着落。   周边国家可没等它,肯尼亚忙着扩建拉穆港、蒙巴萨港,就算蒙巴萨港滞港费高,好歹能正常用;埃塞俄比亚也升级了和吉布提港的合作,原本该坦桑尼亚拿的货源,全被抢走了,乌干达这些国家也把物资转到别的港口去了。   直到2021年哈桑总统上台,才算看清了现实。她翻了翻之前的合作记录,中国帮着建的铁路、电厂都在好好运转,连援外的地质公园项目都做得特别到位。   不光建了设施,还培训了200多个本地管理人员,现在每年能吸引30多万游客,周边村民卖特产、开民宿,收入都多了不少。   再看英日搞的那些,除了开会、培训,啥实在东西都没有。   于是坦桑尼亚主动找中国修复关系,还商量着调整合作条款。2025年10月,干脆拿出220亿先令,专门用来清理港口土地、给拆迁户补偿。   这次条款也改得更实在,运营期从99年缩到33年,坦方持股比例提到35%,还加了“争议快速解决机制”,怕有风险,又拉上埃及、沙特的企业一起,分阶段建设。   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国际合作不是看谁话说得好听,关键得看谁真能办事。英日要么怕担风险,要么流程慢得拖不起,拿不出真金白银,也没那个能力搞大项目。   中国不一样,有大规模基建的经验,能快速调资金、调技术,还能考虑到“防猴咬光缆”这种细节,之前在坦桑尼亚投的钱就超30亿美元,2024年中国对非投资还涨了12%。   要是这个项目能顺利推进,三年后年吞吐量能到5000万吨,还能带动工业园发展,创造2万个就业岗位,坦桑尼亚说不定能重新抢回东非物流枢纽的位置。只是想想这六年浪费的时间,真挺可惜的。

0 阅读:0
栗頿聊

栗頿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