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老太过世后,儿子因没有得到老太的任何遗产心生不满,不交出合葬墓地认购证书,

一叶知大事 2025-10-30 09:54:39

上海一老太过世后,儿子因没有得到老太的任何遗产心生不满,不交出合葬墓地认购证书,还强硬告知墓园,他不到场,谁都不能落葬,并以此为要挟让3个姐姐出具书面承诺放弃继承遗产。3个姐姐看着老太骨灰放在殡仪馆7个月不能下葬,心急如焚,无奈之下将弟弟和墓园告上法庭,法院这样判决。   青浦殡仪馆的冷藏柜里,陈阿姨的骨灰静静存放了七个月。   这本该是入土为安、与老伴合葬的时节,却因亲生儿子的阻挠,成了一场跨越秋冬的漫长等待。   三个女儿奔波劳碌,最终只能将亲弟弟和墓园一同告上法庭,只为让母亲的亡灵得以安息。   陈阿姨夫妇年轻时便为身后事早做打算,在女儿们的陪同下选定了双人墓穴,想着百年之后能携手长眠。   按照家里的传统,儿子王某作为唯一的男丁,理应操办父母的身后事,因此墓穴认购证书上登记了他的名字。   这本是家人之间基于习俗的信任与托付,却在多年后变成了王某要挟姐妹的工具。   2016年,陈阿姨的老伴离世,王某顺利拿着证书办理了落葬手续,之后便一直保管着这份凭证,没人想到这会为日后的纠纷埋下隐患。   2022年,陈阿姨因病去世,家人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了一份公证遗嘱。   遗嘱中,陈阿姨将名下所有财产,包括核心的房产,全部指定由三个女儿继承,字里行间没有提及儿子王某。   这本是老人根据自身意愿做出的合法安排,却彻底点燃了王某的不满情绪。   只因母亲将所有遗产都分给了女儿,自己没能分到丝毫,王某便将这份怨气撒在了母亲的身后事上,一场荒唐的要挟就此展开。   母亲遗体火化后,王某直接向三个姐姐提出要求,让她们出具书面承诺,自愿放弃对母亲房产的继承权,否则就坚决不办理骨灰落葬手续。   为了防止姐妹俩私下行动,他还专程找到墓园,态度强硬地撂下狠话:“我不到场,谁都不能让我妈下葬!”   手握认购证书的王某,笃定墓园不敢违抗自己的要求,也笃定姐姐们会为了让母亲入土而妥协。   墓园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一边是持有认购证书的王某,一边是情绪急切的三姐妹,最终选择了置身事外,要求双方自行解决纠纷后再办理落葬。   七个月的时间里,三姐妹无数次与弟弟沟通协商,软磨硬泡却始终得不到正面回应。   看着母亲的骨灰孤零零地存放在殡仪馆,无法与父亲合葬,姐妹三人既悲愤又无奈,最终只能选择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母亲的安息权和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院受理案件后,经过详细审理理清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审理过程中,核心焦点集中在墓穴的使用权归属上。   法院明确认定,这处合葬墓穴是陈阿姨夫妇专门购置,使用者登记为二人,王某虽为认购人,但并非墓穴的实际权利人,陈阿姨对该墓穴享有排他性的使用权。   在陈阿姨去世后,基于“入土为安”的社会公序良俗,三个女儿作为合法继承人,有权代为行使母亲的落葬权利,而墓园作为墓地的管理方,也负有协助家属办理落葬手续的法定义务,不能因王某的单方面要求就推诿责任。   最终,法院作出判决,要求王某及涉事墓园共同协助三姐妹办理陈阿姨的骨灰落葬手续,让老人得以与老伴合葬。   判决书中特别指出,王某作为儿子,以遗产分配争议为由拒绝安葬母亲,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伦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全不符合人伦常情。   这样的判决既坚守了法律的公正,也捍卫了最基本的道德底线,让被利益扭曲的亲情有了回归正轨的可能。   七个月的等待,对逝者是无端的耽搁,对生者是无尽的煎熬。   本应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却因遗产分配问题变得剑拔弩张,实在令人唏嘘。   遗产从来都不该是撕裂亲情的工具,更不该成为要挟亲人的筹码。   王某的行为不仅伤害了姐妹之间的感情,更违背了为人子女的基本孝道,这样的做法既得不到法律的支持,也会遭到社会的唾弃。   而法院的判决,不仅解决了这起具体的纠纷,更以司法权威明确了底线:无论利益如何纠葛,人伦道义都不容践踏,入土为安的传统伦理更应得到所有人的尊重与守护。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讨论,感兴趣的可以点击头像加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我们下期见。

0 阅读:1
一叶知大事

一叶知大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