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YO连固定直播间都没有 早上六点蹲玉米地卖货,晚上十点还在仓库打包 可公司把流量全砸给了只播四小时的中灿 不是她不拼,是平台的账算得太“精”——中灿的粉丝爱买贵价咖啡和护肤品,她的粉丝全是每天蹲点抢特价白菜的阿姨,在“客单价”这门课上,她天然“输”了。 公司把她的直播剪成十五秒碎片,连名字都只露“YO”开头,她倒像没看见似的,举着个带沙的红薯凑到镜头前:“阿姨们看,这种才甜,蒸的时候别削皮!” 我倒觉得她不是在熬,是在攒“隐形底气”——那些每天准时蹲她直播间的阿姨,不是平台眼里“低价值”的数字,是把她当“自家闺女”的活人。哪天她要是走了,公司才会发现:最稳的流量从来不是算法堆出来的,是阿姨们攥在手里的菜篮子、记在心里的“这姑娘实在”。 别信什么“努力没用”的鬼话,观众的投票比平台的公式灵多了——你对人掏心,人就对你掏钱包,这才是最实在的“流量密码”。 你们身边有没有这种“不被算法看见”的人?比如小区里总帮人代收快递的阿姨,公司里默默修了三年打印机的同事——其实他们才是最该被“置顶”的人,评论区聊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