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54年,滕王李元婴捂着脸冲进王妃屋里,大喊一句:“爱妃,快拦住那个泼妇!”

趣史小研究 2025-10-29 17:53:57

公元654年,滕王李元婴捂着脸冲进王妃屋里,大喊一句:“爱妃,快拦住那个泼妇!” 然后直接跳到床上拿被子蒙住头。王妃正纳闷,一个美丽的少妇提着鞋子也闯了进来,她四处张望着问道:“淫贼去哪了?” 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第22个儿子,也就是最小的那个。他出生的年份很微妙,公元628年,玄武门之变后两年。那时候,他爹李渊已经被亲儿子李世民“请”去大安宫养老了。 李渊晚年权力没了,雄心壮志也没了,满腔的憋屈和孤独,全化作了对这个小儿子的溺爱。李元婴,就是李渊的“解压玩具”。 他哥李世民登基后,对这个同父异母的小老弟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刚杀了亲哥亲弟,对这个还在穿开裆裤的弟弟,总得表示点“皇恩浩荡”。 这就造就了李元婴无法无天的性格。 他十几岁封了滕王,去了封地滕州,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盖行宫,也就是第一座滕王阁。纯粹是为了自己享乐。 他在滕州“驰猎无度”,就是带着一帮狐朋狗友当街赛马,撞翻了老百姓的摊子,他哈哈大笑。晚上闲着没事,就翻墙跳进下属家里,强行喝酒,看上啥古玩字画,拿了就走。 被弹劾了怎么办?没事。他哥李世民把他调到了洪州。 你以为他会收敛?不,他变本加厉了。 到了洪州,他嫌住的地方不够气派,看不见江景。大手一挥:给我修个更高更豪华的! 这就是南昌滕王阁的来历。为了修这楼,他把周边的山都砍秃了,甚至强拆百姓的房梁,闹得民怨沸腾。楼盖好了,他就天天在上面“极亭榭歌舞之盛”,白天喝酒,晚上听曲。 这还不算完,他最大的“爱好”,是骚扰下属的漂亮老婆。 《朝野佥载》里记得清清楚楚,他有个绝招:诈称王妃要开“太太团”派对,点名要求官员的家眷入府“聊天”。人一进去,他就“即行无礼”。 直到他踢到了铁板。 那天,他听说典签崔简的妻子郑氏“容貌出众”,刚到洪州。李元婴的老毛病又犯了,故技重施,派人去“请”郑氏。 崔简急得团团转,跟老婆说:“不去吧,怕得罪王爷;去吧,你肯定要受辱。” 没想到,这位郑氏是个狠角色。她淡定地说:“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他敢干啥!” 于是大大方方地去了。 郑氏被带到一个小阁楼,没见到王妃,只见李元婴一个人在那儿“色眯眯”地等着。李元婴一看人来了,立刻“言辞调戏”,动手动脚。 郑氏当场发飙,厉声呵斥。旁边的侍从赶紧劝:“这是王爷,你小声点!” 郑氏一听更火了,指着李元婴的鼻子骂:“王爷怎么会这么下流!这肯定是哪来的家奴冒充的!” 说完,她做了个让所有人目瞪口呆的动作:脱下脚上的高跟鞋,照着李元婴的脑袋就猛敲! 李元婴当场被打蒙了,郑氏还不解气,又用指甲往他脸上招呼。李元婴一个堂堂亲王,被一个弱女子打得“头破血流,抱头鼠窜”。 李元婴捂着脸,一路惨叫着冲进自己王妃的卧室,大喊:“爱妃,快拦住那个泼妇!” 一头扎进被窝里不敢出来。 王妃正纳闷,郑氏提着鞋跟了进来,环顾四周,霸气地问:“淫贼去哪了?” 这事闹得极大。李元婴“十余日不敢出”,脸上的伤一个多月才好。他觉得面子丢光了,连下属崔简来“谢过”,他都不敢见。 后来,李元婴被贬到了隆州。你猜他干了啥? 他又修了第三座滕王阁! 这家伙一辈子啥正事不干,就跟盖楼和享乐杠上了。 有人说了,不对啊,李元婴不是“大智若愚”吗?他不是著名画家吗? 先说画。他确实会画画,尤其擅长画蝴蝶,号称“滕派蝶画”,开宗立派。 但别忘了他画画的钱哪来的。史书记载,他画画用的颜料,都是顶级的朱砂、石青,全是从老百姓的赋税里出的。拿着民脂民膏,搞自己的“高雅艺术”,这不叫才华,这叫奢靡。 再说“大智若愚”。很多人说,你看他从李世民、李治,一直活到武则天时期,安然无恙,这得多聪明? 他能活下来,恰恰因为他“没用”。 武则天要清理的是李唐宗室里有能力、有威望、可能威胁她统治的人。像李元婴这种,只会盖楼、画蝴蝶、骚扰妇女的“皇族废柴”,对武则天来说,根本不配当对手,留着他还能对外展示自己“宽待宗室”。 李元婴不是看透了局势,他是压根就没看懂过局势。他就是个被时代和家族惯坏的巨婴。 说到底,滕王阁之所以能名垂千古,跟李元婴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它能火,全靠一个“路过”的年轻人。 公元675年,14岁的王勃路过南昌,恰逢滕王阁重修。他一挥而就,写下了那篇《滕王阁序》。 没有王勃,滕王阁不过是李元婴奢靡人生中众多“违章建筑”里的一个,早就湮没在历史里了。 是王勃的才华,成就了滕王阁。而滕王阁,只是凑巧反光,照亮了李元婴这个荒唐的“冠名商”。 历史就是这么幽默。你机关算尽,可能一无所获;他荒唐一世,却因为一篇文章,被后人记了一千多年。 只是,当我们今天再背起“落霞与孤鹜齐飞”时,也该知道,这名楼背后的那个“帝子”,是个多么不光彩的家伙。

0 阅读:57
趣史小研究

趣史小研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