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荷兰正式宣布了 ​​2025年10月27日,荷兰一家叫Bunq的数字

英明果断雪梨 2025-10-28 16:56:51

快讯!快讯 荷兰正式宣布了 ​​2025年10月27日,荷兰一家叫Bunq的数字银行突然说,它拿到了美国FINRA的牌照,这意味着它现在能直接在美国卖股票、ETF和基金了,这可不是随便哪个公司都能拿到的许可,很多加密公司等了一年都拿不到,Bunq这么快就搞定了,说明它在合规这块确实花了不少心思。 谁都知道FINRA牌照是块“硬骨头”——美国金融业监管局(FINRA)手里的这块许可,管的是证券经纪、资管销售的“准入门槛”,不是光有钱就能拿的。之前有家欧洲加密公司,为了拿这牌照砸了上千万美元,组建了20人的合规团队,结果卡在“反洗钱流程不达标”上,硬生生等了14个月还没下文。Bunq能一路绿灯快速通关,根本不是运气,是早把合规的“地基”打在了骨子里。 这家荷兰数字银行本来就有点“异类”——2015年成立时,没走传统银行“先扩规模再补合规”的路子,反而一上来就把“监管适配”当成核心。在欧洲,它是首批拿到欧盟全功能银行牌照的数字机构,连用户资金隔离、数据跨境传输这些“细节活”,都比同行早两年落地。就说反洗钱(AML)这块,它早年就自研了实时监测系统,能精准识别跨境交易里的异常流水,甚至被荷兰央行当成“合规样板”给同行做案例讲解。 为了闯美国市场,Bunq更是藏了不少“提前量”。两年前就悄悄在纽约设了合规办公室,挖来前FINRA的资深监管人员当顾问——这人手里攥着监管审核的“潜规则”,知道哪些材料要提前补、哪些流程能避坑。光用户身份认证(KYC)这一项,它就特意按美国《银行保密法》的要求,升级了三层验证体系,连海外用户的税务信息申报模块都提前调试了半年,就是怕审核时卡壳。 对比那些栽在牌照上的公司,Bunq的聪明之处在于“不贪快、先对齐”。很多机构冲美国市场时,总想着“先拿牌照再补短板”,结果要么因为风控漏洞被打回,要么因为信息披露不全被搁置。Bunq偏反过来,先把美国监管的“条条框框”拆成128项合规清单,从交易记录留存到客户投诉处理,每一项都对应到具体团队,甚至主动把欧洲的合规数据翻译成英文,提前提交给FINRA做“预审核”——这种“把功课做在前面”的劲,才是它快速通关的关键。 拿到牌照不是终点,是它抢美国数字资管市场的“钥匙”。现在美国年轻用户早腻了传统券商的高手续费,Bunq主打“零佣金买ETF”“一键跨境资产配置”,刚好戳中痛点。更狠的是,它能把欧洲用户的储蓄账户和美国证券账户打通,比如荷兰人想投美股特斯拉,不用再找第三方经纪商倒手,直接在Bunq app里操作就行——这背后,全是之前合规布局攒下的底气。 行业里总有人觉得“合规是拖累”,可Bunq用事实证明:合规不是门槛,是能快速抢占市场的“护城河”。那些等了一年都拿不到牌照的公司,缺的不是钱,是没把监管的逻辑摸透——你越懂规则,规则就越不会卡你。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猜你喜欢

英明果断雪梨

英明果断雪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