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美国财长贝森特向外界宣称,针对中国出口美国商品原定于11月1日生效加征10

渺远的云娱乐说 2025-10-28 14:42:53

重磅!美国财长贝森特向外界宣称,针对中国出口美国商品原定于11月1日生效加征100%关税的计划美国方面已经不再考虑,因为中美在马来西亚举行的磋商得非常成功。 关税是在8 月底的时候公布的,美国突然抛出加税计划,清单拉得老长,小到蓝牙耳机、玩具,大到新能源汽车配件,几乎把日常能见到的中国造都圈了进去。当时白宫的说法挺唬人,宣称是为了 “保护本土制造业”。 没想到这算盘刚打出来就差点崩了,美国零售联合会第一时间跳出来反对,9 月初直接给白宫递了联名信,签名的企业从沃尔玛到亚马逊排了一长串。 信里把账算得明明白白,加征 100% 关税后,一双中国产的运动鞋成本得从 20 美元飙到 40 美元,消费者要么咬牙买单,要么干脆不买,最后亏的还是美国本土的经销商和零售商。 比成本还要命的是人数,美国劳工部的数据跟着泼了冷水,8 月制造业就业人数不增反降,那些喊着 “保护本土产业” 的口号,在现实面前根本站不住脚。 对比美国,我们中方的反应就显得稳得很了,商务部当时就放了话,加税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引发 “双输”,但也留了余地,说愿意在平等的基础上坐下来谈。 这话说得有底气,毕竟中国手里的筹码不少。就拿稀土来说,美国高科技产业离不开的镝、铽等关键原料,八成以上还得从中国进口。更别提美国农场主,去年刚盼着中国重启大豆采购,要是真闹僵了,新收的玉米恐怕又得烂在仓库里。 随后磋商地点选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其实也藏着不少门道。马来西亚是今年东盟轮值主席国,一直扮演着中美之间 “传声筒” 的角色,双方都觉得在这谈既体面又能避开直接对抗的尴尬。 而且东盟国家早就放了话,要是中美真打起来贸易战,夹在中间的东南亚经济体肯定先遭殃,马来西亚首相安瓦尔还特意提前见了双方代表,反复强调 “谁都输不起”。 那场磋商足足熬了两天,累计谈了 10 个小时,中间连正餐都没好好吃过,全靠三明治和咖啡撑着。第一天结束的时候,贝森特是从酒店地下车库悄悄走的,脸拉得老长,谁都能看出谈得不顺。 有知情人说,美方一开始还端着架子,张嘴就是 “基于实力地位” 那套老说辞,要求中方先取消稀土出口管制,否则免谈加税的事。 中方代表根本没吃这一套,直接把美方的 “双标” 摆到了台面上,他们一边喊着要公平竞争,一边又限制对华芯片出口。 一边抱怨稀土供应,一边又把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这话戳到了美方的痛处,第二天再谈的时候,贝森特的语气明显软了下来,破天荒地提了句 “愿意通过平等、尊重的方式化解分歧”,要知道,这可是历届中美经贸谈判里,美方头一回放下身段说这种话。 但是真正的突破口依旧出在稀土和供应链的交换上,中方同意把原定 10 月生效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延期一年落实,给美国高科技企业留了缓冲期。美方则松口取消加税计划,还承诺重新评估对华芯片出口限制里的 “过度管制” 条款。 这波互换看似各让一步,实则是双方都踩住了彼此的需求点,美国需要时间稳住国内产业,中国也不想被拖入无意义的贸易对抗。 贝森特在记者会上没敢细说这些博弈细节,只含糊提了句 “中方会把稀土出口管制延期一年”,但那句 “平等尊重” 已经泄露了天机。 有分析人士后来解读,这标志着中美经贸关系彻底进入了 “战略相持阶段”,美方终于明白,现在的中国早不是能随便拿捏的对象,想靠施压逼中方让步,纯属白费力气。 消息传出来后,资本市场的反应最真实,美股零售板块当天就飘了红,耐克、蔻驰这些依赖中国供应链的企业股价涨了不少。 中国这边,义乌小商品城的商户订单量跟着回暖,不少人开始重新备货发往美国。最有意思的是东盟国家,马来西亚贸工部长当天就发了声明,说这是 “多边共赢的好消息”,潜台词是终于不用夹在中间受气了。 没人会天真地以为一场磋商就能彻底解决中美之间的所有分歧,但至少这次的结果证明,对抗从来不是最优解。美方取消加税计划,说到底不是心善,而是算清了利弊,真把中国逼急了,受损的还是美国自己的企业和消费者。贝森特宣布消息时强装镇定的样子,倒更像是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 毕竟在全球化的今天,中美两国的经济早就像拧在一起的绳子,谁想强行扯开,到头来只会把自己的手勒得生疼。马来西亚那场磋商的价值,或许就在于让双方都看清了这个最简单的道理。

0 阅读:53

猜你喜欢

渺远的云娱乐说

渺远的云娱乐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