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蚌埠龙子湖区的街头,三只烈性犬在主人纵容下撕咬一只小猫的画面,通过路人手机迅

夏日朗晴 2025-10-27 21:00:04

安徽蚌埠龙子湖区的街头,三只烈性犬在主人纵容下撕咬一只小猫的画面,通过路人手机迅速传遍网络。视频里,小猫的惨叫与犬类的低吼交织,三名男子却站在一旁谈笑,甚至对劝阻的市民甩出一句“多管闲事”。这场发生在光天化日下的虐杀,不仅让目击者心惊,更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截至目前,当地12345热线已收到上千条投诉,公安部门也正式立案调查。 虐杀背后,是规则与人性双重失守 根据蚌埠市养犬管理条例,个人饲养烈性犬本就违法,一旦查实将面临没收犬只并处三千元以下罚款。但三名男子不仅违法养犬,更在公共场合纵容烈性犬虐杀生命,这种对规则的漠视,暴露出部分人将“玩乐”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扭曲心态。更令人愤怒的是,当市民劝阻时,他们选择的是无视与嘲讽,而非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越界。 事实上,类似的虐待动物事件并非孤例。从2006年女子高跟鞋虐猫视频引发全网声讨,到2020年山东理工大学学生范源庆虐杀80只流浪猫牟利,再到2022年成都两名青年因退款纠纷虐杀小猫……这些事件中,施暴者往往将弱小生命视为发泄情绪或获取利益的工具,而围观者的冷漠甚至纵容,更让这类恶行有了滋生的土壤。 虐待动物,伤的是社会文明的根基 有人或许会辩解:“不过是只猫,何必上纲上线?”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生命的漠视,从来不会止步于动物。当一个人能对无助的小猫痛下杀手,谁能保证他不会在某个瞬间,将暴力转向更脆弱的人类?社会学研究表明,虐待动物者中,有相当比例存在反社会人格倾向,这类行为往往是暴力犯罪的前兆。 更现实的是,这类事件正在撕裂社会的信任。当市民看到烈性犬在街头游荡却无人制止,当孩子因害怕犬只而不敢出门,当老人因犬吠整夜失眠……这些看似“小事”的积累,最终会消解人们对公共安全的信任。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就是能否对所有生命保持基本尊重——无论是人,还是动物。 拒绝沉默,用行动守护生命的温度 值得欣慰的是,这次事件中,我们看到大量市民主动拨打12345投诉,在社交媒体发声谴责,甚至有律师表示愿意为受害动物提供法律援助。这些行动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虐待生命,绝不能被容忍。 但仅有谴责远远不够。我们更需要推动相关法律的完善——目前,我国尚未出台专门针对虐待动物的立法,这导致许多施暴者仅受到道德谴责,而无法承担实质性法律后果。同时,每个养宠人也该反思:是否做到了文明养犬?是否在弃养前考虑过动物的生存?毕竟,减少流浪动物的数量,才是从根源上避免此类悲剧的关键。 最后想问问大家:如果你目睹类似事件,会选择勇敢制止,还是默默走开?当虐待动物的行为就在身边发生,我们每个人都是守护生命温度的最后一道防线。你的态度,决定了这个社会的文明高度。 (案例来源:三湘都市报)

0 阅读:40

评论列表

用户11xxx18

用户11xxx18

2
2025-10-27 21:59

治安不恨造成的

用户11xxx18

用户11xxx18

1
2025-10-27 21:59

治安不狠造成的

夏日朗晴

夏日朗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