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河北沧州一位网友在赵一鸣零食店结账时,被收银员用12颗奶糖抵了2.4元找零。店员理直气壮地说“零钱早就不够了,大家都拿糖抵”,网友回家才发现这些糖都快过期了。这条帖子在社交平台炸开后,短短两天话题阅读量就突破2.3亿,郑州、武汉等地网友纷纷晒出类似经历——有人被塞了6颗糖加1颗话梅,有人拒绝后遭店员翻白眼,还有人发现收到的糖果是临期产品。这场看似“几毛钱”的小事,实则撕开了零售行业“以物抵零”的灰色地带。 表面“自愿”,实则软强制 赵一鸣官方客服强调“必须经顾客同意”,但记者暗访发现,北京、上海5家门店中4家会优先推荐糖块找零。有店员在高峰时段故意拖延现金找零,利用排队顾客的催促施压;更有门店把临期糖果塞给儿童,利用孩子认知不足完成交易。这种“软强制”的本质,是商家把零钱短缺的运营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凯湘指出,根据《人民币管理条例》,人民币是法定货币,商家拒收零钱涉嫌违法;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赋予消费者“选择支付方式”的权利,用0.05元成本的杂牌糖按0.2元折算,本质是低成本侵占消费者利益。 快速扩张下的管理溃败 赵一鸣零食2023年底与零食很忙合并后,门店数量突破6500家,2024年月均新增超200家。但加盟费高达55-60万元/店的疯狂扩张,导致管理严重滞后。前加盟商透露,总部既不为门店提供零钱兑换服务,也不检查“禁止糖块找零”的规定执行情况。涉事门店店长承认“每天下午就没零钱了”,却把责任推给“银行兑换麻烦”。这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暴露出连锁品牌重规模轻服务的通病。 别让“便民”成侵权借口 移动支付覆盖率超95%的今天,“零钱不足”早已不是技术难题。商家坚持用糖找零,既省了零钱成本,又处理了临期库存,堪称“双重省钱”。但这种“小聪明”正在透支品牌信任——此前赵一鸣就因“缺斤短两”“假货爱马仕”陷入争议,如今“糖块找零”更让消费者质疑其“重营销轻服务”。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三方合力:消费者遇到强制以物找零时,可直接拒绝并保留证据,通过12315平台投诉;品牌方应建立零钱兑换机制,把“禁止糖块找零”纳入店员考核;监管部门可将“以物找零”纳入不诚信经营名录,对违规商家实施联合惩戒。毕竟,一颗0.2元的糖果,称量出的不仅是商家的诚信,更是对消费者权益的尊重。 你遇到过“用糖找零”的情况吗?是默默接受还是坚决维权?评论区聊聊你的经历,让更多人知道如何守护自己的钱包! (案例来源:密度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