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开始后悔,当初的独立,面对现实,又无可奈何!在10年前,蒙古还在念念不忘,血脉“正统”,昔时假象,还想着有朝一日南下。现在,蒙古被迫联合军演后,民间才开始接触。原来吃的用的,都是回避的,都用韩国日本的,哪怕来自天津港,还价格不菲。自从接触下来,发现内蒙古的经济,一个市都超过蒙古后,彻底的破防了,虽然还不知道南方一个县,人口和经济都超过蒙古。 这些年,蒙古人心里一直憋着一股劲儿。他们觉得自己是成吉思汗的后代,血脉“正统”,总想着有朝一日能“南下”,重现祖宗的荣光。 可现实一次次打脸。就拿吃的用的来说,蒙古人宁愿买韩国日本的商品,哪怕这些商品大多是从中国天津港运过去的,价格还贵得离谱。 一瓶酱油、一台电视,到了蒙古超市,价格能翻好几倍。普通老百姓一个月工资也就几千块人民币,买点进口货就得勒紧裤腰带。为 啥要回避中国商品?说白了,就是心里那点“自尊”在作祟,可生活成本高得让人喘不过气,这种“自尊”又能撑多久? 真正让蒙古人破防的,是近几年的联合军演和民间接触。2024年,蒙古跟中国搞了“草原伙伴-2024”联合军演,解放军浩浩荡荡开进蒙古草原,坦克装甲车一眼望不到头。 蒙古老百姓第一次大规模、直接地接触中国军人,看到中国军队的装备和后勤保障,心里那点优越感瞬间崩了。 更让他们傻眼的是,军演期间,中国士兵带来的食品、日用品,质量好、价格低,跟他们平时买的进口货一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有人偷偷打听,这些东西从哪儿来的?答案很简单:中国制造。 军演结束后,蒙古民间跟中国的交流多了起来。一些商人、游客去了内蒙古,回来后一个个都沉默了。他们发现,内蒙古随便一个市,经济总量就超过整个蒙古国。 2024年,内蒙古GDP达到26314.6亿元人民币,折合3695亿美元,而蒙古全国GDP才236亿美元,内蒙古是蒙古的15倍多。人均GDP更是扎心,内蒙古人均1.54万美元,蒙古才7000美元,差了两倍多。 更别提,内蒙古的鄂尔多斯,人均GDP破4万美元,跟欧美发达国家一个水平,而蒙古全国还在为温饱发愁。蒙古人这才明白,自己引以为傲的“独立”,换来的却是跟同胞的巨大差距。 更让他们无奈的是,蒙古的经济根本离不开中国。2024年,蒙古对外贸易总额274亿美元,其中跟中国的贸易就占190.5亿美元,超过70%。 蒙古出口的煤炭、铜矿,90%以上卖到中国;进口的商品,40%来自中国。可以说,没有中国,蒙古经济立马瘫痪。 可蒙古人心里那点“自尊”还在作祟,总想找“第三邻国”平衡中国。 美国曾提议在蒙古建军事基地,蒙古一开始心动,可转念一想,中俄两个大国夹着,真让美军进来,自己不就成了炮灰?最后硬着头皮拒绝了,转头跟中国搞军演,说白了,就是认命了。 老天爷也不给蒙古面子。 2024年,蒙古遭遇严重旱灾,夏天高温少雨,草场枯黄,冬天又来暴风雪,冻死了上千万头牲畜。 牛羊肉价格暴涨,羊肉涨19%,牛肉涨15%,政府只好下令禁止牛羊肉出口,可老百姓还是吃不起肉。 农牧业是蒙古的命根子,这一下直接打断了脊梁骨。反观内蒙古,现代化农业、畜牧业搞得风生水起,不仅自给自足,还大量出口。蒙古人看着邻居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自己却连饭都吃不饱,心里能不酸吗? 最扎心的是,蒙古人还不知道,中国南方一个县的人口和经济,可能就超过整个蒙古。 比如江苏昆山,人口200多万,GDP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折合700多亿美元,比蒙古全国还高。 蒙古人要是知道这个,估计连后悔的力气都没了。 独立了一百多年,到头来发现自己连同胞的一个县都不如,这种落差,谁能受得了? 现在,蒙古人开始后悔了。后悔当初的独立,后悔跟着苏联混,后悔回避中国的发展。可后悔有啥用?现实摆在眼前,蒙古已经被远远甩在后面。 想回头?中俄两个大国在那儿摆着,蒙古想靠近谁,都得掂量掂量。想靠自己?人口少、资源少、工业弱,拿什么跟别人比? 蒙古人现在才明白,独立不是目的,过上好日子才是。可这条路,他们走偏了。 面对现实,蒙古人无可奈何。他们只能硬着头皮跟中国合作,参与“一带一路”,搭上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快车。蒙古的煤炭、铜矿,还得靠中国的港口运出去; 蒙古的老百姓,还得买中国商品过日子。心里那点“自尊”,在现实面前,一文不值。蒙古人开始明白,血脉“正统”不能当饭吃,昔时假象也撑不起国家的未来。 后悔归后悔,日子还得过下去。只是,这种无可奈何的感觉,恐怕会伴随蒙古人很久很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