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和美国共同宣布了! 中新网10月27日电据路透社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参加

红楼背疏影 2025-10-27 18:24:26

巴西和美国共同宣布了! 中新网10月27日电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参加马来西亚吉隆坡的东盟峰会期间,与巴西总统卢拉进行了会晤,并表达可能会达成一些协议。(中国新闻网) 特朗普一开口就说“我们能达成对两国都不错的协议”,卢拉也笑呵呵地回应“巴西和美国之间没理由冲突”。 此次会晤的背景可追溯至今年9月11日,巴西联邦最高法院裁定前总统博索纳罗策划政变罪名成立,判处其27年3个月监禁。 该判决引发特朗普强烈不满,其多次公开要求卢拉政府终止对博索纳罗的司法调查,称相关程序构成“政治迫害”。舆论施压之外,特朗普政府采取实质制裁措施,将巴西输美商品关税从10%上调至50%。 此举对巴西经济造成显著冲击——作为拉美地区经济总量领先的国家,输美商品关税大幅上调直接影响其出口贸易与经济稳定。 但双方互动已显现缓和迹象。特朗普于10月24日赴吉隆坡前即释放信号,称“在适宜条件下,愿下调对巴50%关税”。 卢拉政府同步作出积极回应,卢拉于25日明确表示“此次参会核心目标为寻求关税问题的解决方案,期待达成共识”。双方的表态为会晤奠定了务实谈判的基础。 从历史维度审视,美拉关系长期呈现复杂的博弈态势。美国自“门罗主义”提出后,长期将拉美视为“后院”,试图主导拉美地区事务。 但随着拉美国家主权意识觉醒,区域自主化倾向不断增强,对美国的主导地位形成挑战。此次美巴关税争端,正是这一核心矛盾的具象化体现。巴西作为拉美地区综合实力突出的国家,始终致力于提升外交自主性,不愿被动接受美国的经贸管控,这构成双方谈判的核心动因之一。 美国对中国在拉美影响力的扩张保持高度警惕,特朗普政府将“美国优先”与“门罗主义”深度绑定,将遏制中国在拉美布局作为对拉政策核心目标。 而巴西作为拉美第一大经济体,与中国在经贸、基建等领域合作持续深化,2024年中巴双边贸易额突破1500亿美元,中国连续多年为巴西最大贸易伙伴。在此背景下,美国此次主动释放关税缓和信号,实则暗含拉拢巴西、遏制中国在拉美影响力扩张的战略意图。 军事威慑与区域影响力的隐性博弈亦贯穿此次会晤。美国在拉美地区拥有常态化军事存在,若双边关系持续恶化,不排除通过军事存在施压的可能。 而巴西作为拉美军事与区域影响力较强的国家,亦具备一定反制能力——其不仅拥有拉美地区规模领先的武装力量,更通过南方共同市场等区域组织凝聚影响力。这种实力平衡使得双方均保持克制,倾向于通过谈判解决分歧,避免关系全面恶化。 此次会晤的国际影响具有多维度辐射效应。若美巴达成关税协议,将为全球贸易注入积极信号——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思潮蔓延的背景下,主要经济体间的关税缓和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 同时,美巴关系走向将对拉美地区格局产生联动影响:作为区域核心国家,巴西与美国的互动模式可能成为其他拉美国家的参照,或推动更多拉美国家与美国重启经贸谈判,重塑区域经贸合作框架。 但关税协议的达成仍存在较高不确定性。尽管双方释放积极信号,但核心诉求的差异可能导致谈判陷入僵局:巴西除要求下调关税外,明确提出美方需解除对巴西最高法院法官及政府官员家属的制裁;而美方大概率将关税减免与巴西在对华合作、区域事务等领域的立场绑定,提出附加政治条件。双方在具体条款上的博弈将成为协议落地的关键变量。 舆论场对此次会晤的解读存在部分偏差。部分解读仅聚焦双方表面的积极表态,忽视关税争端背后的政治博弈本质,片面预判美巴关系将“快速破冰”;另有解读过度放大局部分歧,将技术层面的谈判争议上升为战略对立,形成认知误导。 客观而言,此次会晤更多是双方试探底线、释放善意的“程序性突破”,关系实质性改善仍需长期谈判支撑。 此次美巴博弈亦与民众生活存在间接关联,若美巴达成关税协议,巴西输美农产品、工业品成本下降,可能引发国际市场相关商品价格波动。 以大豆、牛肉为例,巴西为全球主要出口国,且是中国重要进口来源地——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将通过贸易传导至国内消费市场,影响相关产品终端售价,对产业链上下游及消费者产生连锁影响。 总体而言,特朗普与卢拉的吉隆坡会晤是美巴关系阶段性调整的重要节点。其核心价值在于为双方搭建了直接沟通渠道,缓解了关税争端的紧张态势。 但协议能否最终落地,不仅取决于两国经贸利益的平衡,更受制于地缘政治格局、区域影响力博弈等多重因素。未来谈判进展不仅关乎美巴双边利益,更将对全球经贸秩序与拉美地区战略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值得持续关注。 各位读者朋友们,你们怎么看?欢迎评论区讨论! 信息来源:巴西总统卢拉称与特朗普进行了富有建设性的会谈,将就关税谈判 中国新闻网2025-10-27 08:13

0 阅读:74

猜你喜欢

红楼背疏影

红楼背疏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