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万安的手腕真不是一般的厉害,上午还在那跟郑丽文握手的通稿,下午就直接坐到郑丽文

掘密探索 2025-10-27 17:51:57

蒋万安的手腕真不是一般的厉害,上午还在那跟郑丽文握手的通稿,下午就直接坐到郑丽文的对面,动作之快,力度之猛,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事儿得从郝龙斌阵营的“小动作”说起,头一天,郝龙斌的亲信放风,说“蒋万安力挺郝龙斌”,这可把蒋万安给架火上了——他明年还得拼连任呢,选举还没开始,就让他先站队?帮了郝龙斌,那另一边的人不得恨死他?不帮吧,又怕得罪人。   蒋万安肯定不想吃这个哑巴亏,于是上午他选择和郑丽文握手,发通稿,表面上是“示好”,其实是在给郝龙斌阵营递话,但握手只是场面活,下午的对坐才是真态度。   蒋万安这波操作,简直就是政治太极的典范,上午握手,那是人情世故,是社交礼仪,得给面子;下午对坐,那是规矩底线,是立场表明,得划清界限。   更绝的是,这一天他不只见了郑丽文,刚送走她,马上又见了罗智强,三位主要候选人,他一个没落下,全见了一遍,表面上看是尊重、公平,其实是在“洗牌”。   这种操作,看着像“老好人”,其实最精明,蒋万安既没撕破脸,又把主动权牢牢攥在自己手里,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所有人:在政治这场高风险社交里,老一辈靠喝酒拉关系,新一辈靠“点赞—收回—再点赞”的社群逻辑。   上午握手是点赞,下午对坐是收回,傍晚再见罗智强等于补点赞,一通操作,三边都收到了通知,却谁也抓不到“把柄”。   蒋万安这波“变脸秀”,背后其实是台湾政坛生态的变迁,以前啊,政治里“兄弟拍肩”“酒桌文化”是主流,关系网、人情债是硬通货,但近年来,年轻选民越来越多,这种黏糊糊的关系网越来越不受待见。   2023年台湾地区民调显示,78%的25-35岁受访者明确反对传统政治分赃,蒋万安团队显然摸准了这个脉,才敢这么玩儿,他把自己的形象定位成“干干净净做事”的务实派,拒绝靠人情绑人,拒绝结党营私。   这种转变,在蒋万安处理台北市政务时就有体现,之前推进捷运线路优化项目,他要求所有参与投标的企业必须提交完整的技术方案与成本核算,不允许通过私下沟通获取额外信息;处理社区改造争议时,也坚持召开公开听证会,让不同群体的诉求都能被听见。   这些经历形成的行事逻辑,在此次与郑丽文的谈判中自然延续,友好互动是人际交往的礼貌,而合作决策必须基于规则与实力。   看完蒋万安这波操作,我第一反应是:这小子真精!他用自己的行动,完美诠释了什么叫“人情归人情,规矩归规矩”。   在政治这场游戏里,他既没有当“老好人”,也没有当“刺头”,而是用一场精心设计的“表演”,既不得罪人,也不当枪使,这种走钢丝的身段,比敲锣打鼓还高明。   但话说回来,这种玩法也有风险,政治终究是门平衡的艺术,蒋万安现在靠“零包袱”打法赢得了年轻选民的好感,但万一哪天需要盟友支持的时候,发现身边连个帮忙说话的都没有,那可就尴尬了。   不过,从目前的数据来看,蒋万安的算盘似乎没打错,2021年党主席选举结束后,朱立伦、张亚中两派吵得翻天覆地,各自支持度却都愿在台北市长议题上与蒋万安“合作”,证明他的中立策略确实有效。   总的来说,蒋万安这波“一日变脸”,就是一场政治太极的精彩展示,他用自己的智慧,在人情与规矩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这种操作,放在办公室政治里也同样管用,跟这个聊得热乎,回头马上找另一个单独汇报,态度一样客气,话却一句不偏,既不得罪人,也不当枪使,这种能力,才是政治家真正的生存之道。

0 阅读:3

猜你喜欢

掘密探索

掘密探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