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共和党籍参议员特德·克鲁兹昨晚表示:“中国是未来100年对美国最大的地缘政治

波览历史 2025-10-27 10:55:26

美国共和党籍参议员特德·克鲁兹昨晚表示:“中国是未来100年对美国最大的地缘政治威胁。中国正在与美国进行一场长达千年的战争,以谋求全球霸权。”   特德·克鲁兹的涉华言论,把美式地缘政治叙事的荒诞性摆到了台面上。这位常年活跃在反华一线的政客宣称中国是美国未来百年最大威胁,还抛出“中美正在进行一场千年战争”的说法。   这番话听着像天方夜谭,却藏着美国部分政客的思维定式与政治算计,更折射出共和党内部一套成熟的话语操控逻辑。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位政客最擅长用尖锐甚至极端的言论制造话题、吸引关注。   就在两天前的10月24日,他还借着白宫装修的争议,用“至少他没有偷银器”的尖锐言辞抨击前第一夫人希拉里,把一场普通的口水仗升级为对克林顿夫妇历史旧账的清算。   这种用极端言论博眼球、挑对立的风格,贯穿了他的政治生涯。   放到涉华议题上,这套打法同样适用,“千年战争”“百年威胁”这类夸张表述,本质是为了在复杂的地缘议题中,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给选民留下印象,同时迎合党内的保守派基本盘。   这种话术并非特德·克鲁兹的独创,而是共和党内部一套心照不宣的叙事体系。   南达科他州州长克里斯蒂·诺姆早在2023年就抛出过“中国有2000年灭美计划”的论调,和特德·克鲁兹的“千年战争”如出一辙。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言论的出现往往踩着精准的政治节点。   美国大选的预热已经开始,共和党内部的初选竞争逐渐升温,在经济数据不佳、民生议题难有突破的情况下,渲染“中国威胁”成了成本最低的竞选策略。   无论是禁止TikTok、阻止中国企业收购本土资产,还是在公开场合抛出极端言论,本质都是通过塑造一个“外部敌人”,转移选民对国内问题的注意力,同时展现自己的“强硬”姿态。   特德·克鲁兹的言论最经不起推敲的,是其与自身代表利益的严重脱节。   他身为德克萨斯州的参议员,本该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发声,但德州的经济命脉恰恰与中国紧密相连。   德州是美国农业和能源大州,当地的棉花、牛肉有近三成出口到中国,休斯敦的能源企业每年从对华液化天然气出口中获利数十亿美元。当地农场主协会每年都会组团访华,只为巩固合作关系。   这些靠对华贸易养家糊口的德州民众,恐怕没人会相信所谓的“千年战争”,对他们来说,中国不是什么威胁,而是能让粮仓满、钱包鼓的重要伙伴。   这种言论与现实的割裂,足以说明特德·克鲁兹的涉华表态,从来不是为了州民利益,而是为了自己的政治野心。   这套荒诞叙事的背后,是美国冷战后形成的思维惯性。自苏联解体后,美国习惯了在全球寻找“对手”,仿佛只有树立一个明确的敌人,才能凝聚国内共识、维持自身的霸权地位。   从之前的日本到后来的反恐,再到如今把中国当作“主要威胁”,这种非黑即白的零和思维,早已深深烙印在部分美国政客的脑子里。   特德·克鲁兹们看不到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帮助上百个国家修建铁路、医院的事实,也看不到中国连续十几年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只愿意用冷战滤镜解读中国的发展,把中国的和平崛起曲解为“谋求霸权”。   这种思维惯性与中国的文明基因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国五千年文明史里,从没有过“殖民扩张”的传统。   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率领当时世界最强大的船队,带去的是丝绸、瓷器和技术,留下的是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没有占领过一寸土地。   而美国建国两百多年来,参与的战争超过两百场,平均每年就要卷入一场冲突,这种动辄诉诸武力的行事风格,让他们很难理解中国“和而不同”的发展理念。   特德·克鲁兹口中的“千年战争”,更像是把美国自己的霸权逻辑,投射到了中国身上。   事实上,就连美国国内的理性声音,也对这种极端言论持批判态度。   布鲁金斯学会的学者在近期文章中指出,把中国定义为“千年对手”,只会让美国的外交政策陷入非理性的对抗陷阱,最终损害的是美国自身的利益。   不少美国网友也在社交平台留言,“与其担心千年后的战争,不如先解决超市里越来越贵的牛奶”“德州农场主需要中国市场,特德·克鲁兹该去农场看看”。   这些声音说明,普通美国民众更关心民生福祉,而非政客炮制的虚假威胁。   特德·克鲁兹的言论虽然荒诞,却成了观察美国政治生态的一面镜子。  

0 阅读:0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